孔泾源:我国涉农制度或存重大缺陷
时间:2011年12月11日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龚紫陌
 
  中国小康网迅(记者 刘建华)2011年12月11日,由求是《小康》杂志和成都市政府主办的2011第六届全面小康论坛隆重召开,9位国家党政官员、知名学者各抒已见,就“城乡统筹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发表主题演讲。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发表“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主题演讲。
  孔泾源说“三农问题全党全社会非常关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认真总结统筹城乡改革经验,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新途径。城乡差距总体上看不是在缩小,扩大趋势还没有扭转,如果按照现行模式发展下去,城乡差距不会缩小,只会扩大,缩小是意外,扩大是规律,意味着在我们涉农制度安排方面有重大缺陷。”
  孔泾源说,我们要探索耕地保护评级制,因为保护耕地全党全民都非常重视。18亿耕地,将来还有15亿人口,不保护的话,不仅我们子孙后代有问题,当代也会造成问题。耕地保护更多是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我们应该汲取统筹城乡改革实验中可用的做法,成都市按照一亩耕地多少钱的保护方式,保护农业的生产能力。我们现在据财政部门测算,我们涉及三农方面的支出已经过万亿,但是真正到农民手上,到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上有多少,大家也非常清楚,这是必要性。从可能性而言,全国耕地如果按照每亩地400块钱进行保护的话,全国只需要7200亿。7200亿是什么概念,我们每级政府只需要花费一两亿。宏观层面来看,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年  财政收入的6%左右,或者相当于今年人民币被动升值所造成的海外资产损失的3/5左右。
  第二,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农民或者农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作为要素交换的一是土地二是劳动,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土地流动大幅度加强。农民工基本的保障都没有,劳动力的交换他的成本依然没有得到补偿,包括正常生活。土地按照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土地转移到城市是征归国有,然后投放市场,土地所有增值收益都是变为国有土地由政府城市和工商界进行利益分享,农民得到的只是耕地补偿费,这本身就是扭曲的,农村最主要的要素就是土地要素的交换模式。
  第三,创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机制。我们讲以工促农不是要企业工业去负担农业成本,这也不现实。而是我们的国有企业,尤其垄断企业获得的利润应该转向农业。我们建国六十年有大量的非国有经济资产,一个中等城市化的三线城市有数万亿之多,如果把这些非经营资产正常化。我们要通过市场机制、要素市场的完善来解决要素稀缺价值的问题,比如我们指标交易问题,地牌交易问题,通过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质获得收益反哺农村,占用耕地或者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混乱,或者跟现行法律法规相悖的地方。土地资源稀缺性的收益应该反哺农村,我们认为这种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这是应该加以完善、巩固甚至扩展。我们要通过公共财政解决城乡均衡化问题。资本市场要加快农村农业的发展,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金有进有退,在金融领域,我们不要因为这次金融危机束缚了金融深化和改革开放的步伐,使我们不再出现穷帮富,农村帮城乡反向的机制,城乡资本和海外保本适应农业发展要求和农业和工商业规模。
  乡村民主实践与社会管理的创新,试验区本身已经做的事情讲两点带有启示性的看法。在成都,在其他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和农村家庭承包地确权颁证,经济权利最根本的是产权和财产权利。财产权利只有在交易的过程中,在产生增值收益的过程中才是现实的财权制度,我们下一步改革应该朝已经确权登记颁证这样的财产权利怎么在市场过程中实现它的经济效应,如果实现这个,我们市场经济的底色就建立起来了。第二,民主制度的建设,农民自治法已经纳入社会国家管理的基本法,是其中之一,但实施过程流于形式,我们实验区通过村民自治或者村民议事会在草根层面得以实施,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最基础性条件。如果我们在这个基础上用十年甚至二十年时间推广到县乡一级,再用十年二十年时间通过到县乡以下,就可以这样看到自己选举、自己管理为特征的基层民主政治和省市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样二者结合就是中国民主社会的雏形。我们今后或者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可能是逐步逐步推广。
  孔泾源认为,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乃至中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以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的制度结合起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民主应该可以完全形成。
  本届论坛由求是《小康》杂志社和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国家党政官、专家学者、企业领袖以及城市代表面300余人齐聚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为中国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出谋献策。

 

 

 

 

 

  编辑:龚紫陌
  时间:2011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