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生态小康论坛——
论坛组织机构
 主管单位
 求是杂志社
 支持单位
  环境保护部
 国家林业局
 
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
 中国节能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态小康论坛组委会
 《小康》杂志社
 联合主办单位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网络媒体
 支持媒体 >>全部

新华社、中国新闻社;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农民日报、    第一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财经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新闻报、南方日报、  广州日报、中国经济导报、绿色时报、中华工商时报、绿色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金融网等数十家主流媒体。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在论坛上做主题演讲
www.chinaxiaokang.com     2009-06-27 10:53:15     小康网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在论坛上做主题演讲。
   主持人:下面请国家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同志为大家做主题讲演,他讲演的题目是:保护全球气侯,维护全球安全。
   王守荣: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六月的中原大地夏粮已丰收入仓。今天参加第二届中国小康生态论坛,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感到非常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同志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郑国光局长本来要亲自参加会议,但是大家知道昨天台风在广东登陆,他不得不转达对会议的祝贺。今天我来和大家探讨保护全球气侯的话题,这个事关人类的生存生活,事关小康建设目标的实现。大家知道全球变暖正在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知道气侯是和各个方面紧密相关的,和我们的人类活动紧密相关,和自然的各个方面因素紧密相关,气侯变化应该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工业革命这一百多年来,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的活动影响所造成的,人类的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排放的温室的气体的温室效应使得气侯变暖,再一个是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土地的状况,改变了地表的植被,这样对整个气侯系统有重大的影响。最近这几天,我们中原大地和华北大范围的高温酷暑天气就是全球气侯变暖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的气温不断升高,最近一百多年来,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温度上升了0.7摄氏度,海平面也在升高,涨了0.17米。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的结论,未来的气侯还要进一步的升温,到2020年左右,气温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升高0.4度,到本世纪末温度可能要上升到1.1到1.6度。这是考虑各方面发展的情况,有一个区间的波动。
   众所周知,生态与气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包括森林在类的各种生态系统的形成依赖于天气气侯条件,气侯的多样性也决定了生态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又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温室气体的吸收又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方面毁林的粗放式发展会造成碳的排放,另一方面造林和可持续管理能给增加对碳的吸收,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因此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生态变化关注的重要领域。联合国气候变化大队通过了相关章程,也明确了减少毁林,作为减缓气侯变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胡锦涛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上强调要建设亚太森林恢复,共同促进亚太森林增长,这一提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
   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气侯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全球生态环境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威胁生态安全。20世纪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0.17米,预计到2100年还将上升20—60厘米,海平面上升之后小岛国充满了忧患。气侯变暖还使得冰川消融加速,冻土的不稳定性增加,山区塌方事件增多。气候变化还改变了降水的分布,水资源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部分的旱区更旱。未来得全球气温比1990年的气温再增高1.5,据评估全球30%—50%的物种会灭绝。生物的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的损害。
   海洋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将会造成表层海水酸化度增加数倍,对海洋生物特别是贝类构成更大的威胁。我们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全球气侯变暖的趋势是一致的。我们过去在一百多年当中,我们中国的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1度,这种增温在北方更为明显。近50年来北方有些地区的增温达到了4度,未来中国的增温还会持续下去。到2020年温度可能会比上世纪升高0.5到0.7度,到2050年可能会升高1.2到2.5米,这个平均升温的速度可能要高于全球的速度。降水的分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国家现在的洪涝、干旱事件时有发生。今年河南、中原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春天的大旱就是一个显著的标志。气候变化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受气侯变暖以及极端气象灾害的影响,我国草原和荒漠分布的范围向我国西部和高海拔地区拓展,草原面积不断减少,退化速度不断加快。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退化的草原面积分别在全国草原面积的15%、30%和50%,到21世纪初也增加到90%,我们的湿地面积也大大地减少,东北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从1949年的534万公顷锐减到2001年95万公顷。在气侯变暖的背景下,冻土将全面持续的退化,对冻土区的生态环境、工程环境和江河湖泊的水温产生重大影响。并将对青藏高原气侯产生重要的反馈作用。
   根据上面内容,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显然是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当把生态建设摆在应对气侯变化总体格局中的突出地位,把防范气候变化的威胁,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摆在生态建设的优先地位。借此机会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高度关注气侯变暖对我国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护生态安全。气侯变暖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都有重要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严重。在气侯变化的背景下,干旱的气象条件造成农田、草地、荒漠等生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我国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做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的检测、预测和调控措施的力度,有效地减轻灾害性天气和气侯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二是切实增强农业适应气侯的能力,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业安全保农业,干旱洪涝等极端气象灾害势必造成农业生产的风险加大,加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刻不容缓。气候变暖也会造成农作物病虫害受灾面积扩大。对此我们农业和气象部门要严密地监测和深入研究,并极早地采取针对性措施。
   三是逐步减缓放牧的强度,恢复草地的功能。我国近年来采取了不少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草原的生态功能远未恢复,因此北方草原区要根据气候变化对生态承载能力影响,科学调整草地承载力标准和放牧量的强度,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四是持续保护森林,加强森林灾害预测与防护。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天然林的保护,推动生态工程的建设力度,森林保护的成效明显。但森林火灾、病虫害依然存在。因此增强其预测防护能力依然重要。
   五是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保证绿洲生态安全,以绿洲的水资源可利用量来限制绿洲的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强度,并寻求自然的恢复。对因气侯变化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要进一步限制人口的数量、工农业的规模,特别是个别的生态退化比较突出的地区,要采取进一步的生态移民的措施,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的破坏和影响。
   六是科学布局城市,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高覆盖的城市植被不仅会使城市的空气、水体、土壤得到进化和保护,使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原有的草地、湖泊、河流等要严格保护,尽量确保少占或者不占,同时加强城市局部的生态建设,加强屋顶绿化,改善城市的气侯。
   气候变化已非杞人忧天,我国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生态建设与保护和防范自然灾害的经验,尤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重大战略思想,为世界各国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树立了典范,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高度的肯定。我们应当始终不渝的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生态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之路,中国将认真履行在气候变化监测、预测、评估等方面的工作,继续致力于为各行业、各领域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科学的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安全福祉、生态建设保护提供气象的科技支撑。最后预祝我们的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发布日期:2009-06-27 10:53:15
 
 
Copyright 2004,小康杂志社,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本站内容欢迎媒体转载(明确标示为“不得转载”的内容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您在实施转载时必须标明“转载自《小康》杂志200X年第X期”字样和原作者姓名,或“《小康》杂志网站”字样。
京ICP备05072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