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网首页 | 论坛首页 | 论坛动态 | 图片报道 | 论坛议程 | 领导与嘉宾 | 获奖单位 | 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 | 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 |
论坛主要特点

· 政治意义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实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第一年。第三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以此为契机,探讨全面小康政策新走向,展示并表彰全面小康建设中涌现出的政府与企业典型,推动中国全面小康的进一步发展。
· 社会影响
  两届论坛的品牌效应;政府官员的权威政策解读;知名研究机构、学者的强势谏言;地方政府和年度贡献企业的经验共享;社会精英的智慧激荡
· 学术成果
  政府、企业等相关单位在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改革及取得的成果将收入《2009中国全面小康蓝皮书》(拟继续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为中国全面小康进程进行里程碑似的纪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会议上发表演讲
www.chinaxiaokang.com     2008-12-13 17:31:20     小康网
 
  舒富民:非常感谢李君如校长给我们做的精彩讲演,接下来我们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为我们做主题讲演,他讲演的题目是《危机冲击下的财税政策和思路要点》,贾所长是我们国内著名的财经专家,多次被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邀请座谈经济工作问题,就在前两天中央电视台还专门请他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天我们请他来为我们做精彩讲演,我们再次表示感谢。
  贾康:
  大家好,我把我们国家财税政策的思路要点谈一些看法。我们现在关于政策转型基本的表述和要求已经体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和不久前刚刚举行的中央全会上。应该说这种宏观政策的转型是十分及时和果断的。货币政策由原来的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也从原来的稳健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我们在1998年曾经启动积极财政政策之后第二个扩张性政策的启动。这次财政政策转型它的内在逻辑和98年是十分相似的,都是我们原来自己主动调整,来寻求抓着陆,但是外部危机的冲击波叠加上来之后,就使这种软着陆有可能变成硬着陆,加快下滑了。所以,我们的政策有必要通过转型来做出应对,从原来的从紧为主要导向的政策转为扩张。这次我们政策如果说它的客观方面要抵御外部冲击的力量更大,上一次是亚洲金融危机,这一次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而且我们可以观察到,最近金融海啸已经明显的侵入实体经济层面。美国、法国、德国它们的政府现在出手要救的已经不再仅仅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而是要救在世界上有领导潮流的汽车公司。我们在主观方面来讲一个是我们的经验和上一次是不在一个时点上,我们上一次是第一次在建国之后碰到怎么样抵御通货紧缩的问题,而这一次我们这方面已经有了经验。另外,我们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了。我们这一次政策启动的时候考虑的着力点已经全面了,四万亿投资里面既包括基础设施,也包括跟基本民生事项有关的一些重点。同时,也包含了走创新型国家道路必须要加以支持的自主创新事项。
   另外,我们也更有条件调动市场的方式。我们的市场在发育过程中有更好的基础机制来适应政策的转型,而政策在由从紧转为扩张的时候,它内涵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政府拉动,民间资本的跟进,这就要求市场能够对政策做出灵敏的反应。在这样这样一轮政策过程中间,我认为可以在思路和要点方面强调如下四个方面,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简单说一下基本认识。
   首先,就是在财政扩张性政策的操作上,要在总量扩张上和货币政策配合呼应,来给我们突遇寒流的经济供暖。很显然要按照现在决策层已经宣布的今后两年四万亿政府规划和主导的投资规模来操作的话,财政必须要筹集足够的资金,财政部的领导已经明确宣布,四万亿中间财政直接出资要在1.18万亿左右。其他的资金当然要靠国债项目,它可能吸引到的社会上的信贷资金等等方方面面的资金,按照上一轮的经验,国债资金取得银行资金的配套是比较顺利的。我们的银行系统有大量的存差,国债资金会成为它们的重要选择。另外不不排除地方企业和国外资金的配套。明年在预算安排上,我们可以预计肯定要在长期国债的发行规模和总体的国债发行规模上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的赤字也会有明显规模上的提高。有关部门会非常谨慎的考虑在扩张同时又把握必要的量度,我们从现在总体综合分析来看,运用这种手段的安全空间是足够的,我们有把握在这一轮政府反周期操作的扩张中带来市场主体的跟进,形成整个经济运行回暖的拐点之后再功成身退,同时扩充到我们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态势和前几年相比已经有明显的改变,财政进入相对困难的时期,要做好过几年紧日子的准备。在今年下半年的月度数据上大家都已经注意到,财政收入按月度和去年同期相比也是明显下降的,已经进入负增长的状态。但是,累计的增长幅度今年应该还在20%,或者接近20%左右这个水平上。但是,明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估计只能要求和GDP同步,我们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1995年触底以后是一路回升的,2008年财政收入扣掉物价指数以后仍然会高于GDP,所以08年我估计财政收入占GDP还要调高一些。而下一年和今后的几年,这种态势可能难以持续。所以要充分考虑在安全区间内实行扩张总量上的要求。
   第二个重要的要点,就是财政政策应该在优化结构方面发挥自己的功能,要通过支出政策,区别对待的来大力强化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增加有效供给。对于和三农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有关的基础条件建设,我们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的交通、能源、原材料方面的重点建设,贯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东部崛起,北方经济中心,打造滨海新区的建设,以及08年看到中央已经正式下发文件要积极推进的北部湾经济区这个新的增长极的建设等等都要有重点的投入来支持这些区域的政策贯彻。还有就是大家都关心的基本民生的各种事项要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从基础教育发展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医疗方面的事情已经议论了几年,卫生部正在征求全社会关于医疗改革方案的意见,不论这个方案现在充满争论,最后怎样确定,很明确的一条就是要强调总体保障运行体系政府主导,换句话说也就意味着财政要拿真金白银投入这个体系支撑它的基本运营。另外基本住房保障体系也是我们现在的重点,要在廉租房这个方面脱底,还要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还有社会保险体系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区域合作医疗,现在很多地方在积极试验农村低保和养老都要得到推进。
   此外,我们走创新型国家道路,显然在很多方面应该加强投入。时间关系我就不能再展开说了。举这样一些重点作为例子来说,就是说明结构上面的考虑是这一轮财政政策它的灵魂所在,总量扩张好理解,就是更多的资金要投入进去。但是,怎么样把社会方方面面最关心的,两年的四万亿不要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要盲目的打水飘,这个事情是关键所在,我们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强化现在的制度约束,把我们的可有财力和它所调动的资源真正投入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强化最需要的首先解决的方面,这样就可以改善企业预期,提升经济景气,同时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消解我们的一些突出矛盾。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区别对待的政策思路就是经济学上所乘的供给管理,这种供给管理在我们国家是需要长期注重的。但是在政策扩张期我们可以更加大力度来结构性多办一些想办而没有办成,或者过去已经在办,但是现在机会来了力度可以加大的事情,这种结构优化对于全局有莫大的意义。顺便说一句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反过来要说一下我们要防止的事情,我简单说一下,有一些项目要好几百亿的投入,有关区域的领导层非常兴奋,认为这是他们要搞的一个标志性工程。但是,我认为它首先定位是不准的。哪怕孔孟之道可以作为中华之道的标志,那么它能不能够就按照现在的想法投入几百亿元人民币去搞一个孔孟的故里建设,这是劳民伤财的建设,我作为一名研究者是极力反对把这样的项目放在这些项目里,还有政府的楼堂馆所,有些网民收集好几百张照片,县镇的政府非常豪华,我们一定要防止这样的建设,我们要严格实行专家可行性论证和经济决策,另外还要实行严格的多重审计。
   第三个大的政策要点,我们要积极推进结构性的减税和税制改革,已经明确的事项明年1月1号增值税要转型,这样的制度性建设在现在推出恰逢其时。另外我个人感觉,从总体的要求出发,我们还可以考虑在出口退税还有房地产业相关税费方面有选择做适当的松动。出口退税里面要区别对待,房地产业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跟基础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有关的这些层面上的税费应该考虑做一些调整。另外,我们国家在资源税方面势必要进行重大的调整,才能够有效支持发展方式的转变,用经济杠杆的手段来做这样的引导,燃油税也要在明年1月1号推出了。
   第四个大的政策要点是多方配合,积极推进,调动市场潜力的政策性融资。拉动民间资本,拉动社会资金进入产业政策,技术经济政策所应该支持项目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这一轮的扩张性政策要通过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来支持三农、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当然政府方面也要积极发展所谓阳光融资,地方政府在不称做政策性金融状态下已经做了大量政策性金融活动。但是伴随的问题就是规范性很低,有很多公共风险的积累不能得到透明、有效的控制,我们的制度建设应该跟上。
   最后一点要强调的就是在前面说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税制改革,拉动民间资本,积极跟进等,同时中国无论是近期还是中长期的发展中都必须考虑一个重大事项就是怎样转化机制,深化改革。在这一轮扩张中间同样要紧紧抓住机制转化和深化改革不放,时间关系我就谈这些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发布日期:2008-12-13 17:31:20
 
 
Web www.chinaxiaokang.com
chxk.org
 
 
庆祝中国全面小康论坛
圆满闭幕
支持指导单位
·求是杂志社
主办单位
·求是《小康》杂志社
智力支持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

网络合作媒体

·新浪网

 
 
Copyright 2004,小康杂志社,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本站内容欢迎媒体转载(明确标示为“不得转载”的内容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您在实施转载时必须标明“转载自《小康》杂志200X年第X期”字样和原作者姓名,或“《小康》杂志网站”字样。
京ICP备05072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