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生态小康论坛——
 主管单位
 求是杂志社
 主办单位
 《小康》杂志社
 国家林业局新闻办
 内蒙古自治区沙产业、
 草产业协会
 协办单位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合作网络媒体
 支持媒体 >>全部

新华社、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经济日报、
人民政协报、中国财经报、
第一财经、中国经济导报、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
绿色中国、中国环境报、
绿色时报

中央电视台二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央视国际网、中国网、
新华网、中国沙产业、
草产业网等数十家主流媒体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主流媒体

各地有影响的都市报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发表主题演讲
www.chinaxiaokang.com     2007-08-27 20:36:09     小康网
 
图文: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摄影 陈鑫)
 

  小康网讯 2007年8月22日—8月25日,由求是《小康》杂志社、国家林业局新闻办和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07首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隆重召开。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做了主题为“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应对之策”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全部内容。

  郑国光: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作为这次论坛的支持单位之一,中国气象局对2007首届生态小康论坛在呼和浩特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预祝这次论坛取得圆满的成功。

  非常感谢大会的组织者,安排我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一个具有现实性和长远性的议题。今天和大家汇报的分三个方面,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全球气侯变暖的主要的一些事实。

  大家知道,联合国有一个政府气侯变化专门委员会,也就是IPCC,今年上半年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这个评估报告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全球气侯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变化的程度已经超过了地球自身自然变化的范围,特别指出人类活动,尤其是化学燃料的使用,通过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所产生的温室效应,90%的可能是导致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一个原因。

  这是一张图(放PPT),也表明过去100年,全球地表的平均温度上升了0.7摄氏度,是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出现在过去的12年里面。尤其是产生的海平面的上升是在100年里面上升了17厘米,而且导致了全球许多地方的积雪退水。北极的海面的面积也明显的减少,北半球的多年的冻土层也正在融化。根据科学家的估计,随着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急剧的增加,导致未来得气侯的变暖的速度要加快,在不同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情景下,高排放,低排放的情景下,科学家做了一个预测,未来100年,全球的气温上升1.1到1.4度,这个幅度还是比较大。

  全球气侯变暖导致的主要的影响,首先是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像2003年欧洲出现了酷夏,因为欧洲2003导致了2.5万人死亡,而且农业损失超过了100亿元。今年英国又遭受了200年来最严重的暴雨袭击,发生了60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今年的高温,南亚的高温,巴基斯坦已经出现了54.6度的高温,意大利出现了45度的高温,美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47度的保温,都是破了历史的记录。

  观测结果也显示出来这个气侯变化导致了部分海洋上许多的自然生态系统也受到了影响。在过去100年,中国气侯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过去50年,中国气侯变暖尤为明显,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一年上升2.5毫米,比全球的海平面上升平均水平略高一些。

  这一张图是中国千年尺度的变化的气温(放PPT),气温的变化有一个波动。这是过去50年来全国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可以看出来,内蒙古地区和东北地区气温变化非常的明显,50年里面基本上超过了两度的升温。从降水量来看,在内蒙古广大的地区和东北华北地区,降水量减少了两到三成。2006年,这一张是1951年来全国的平均气温(放PPT),可以发现2006年是我们国家,自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平均气温达到了10.2度。

  令人瞩目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平均气温,全国的平均气温是8.3度,比常年高出了1.3度,这种气温的上升这种势头到什么时候能减下来,我们作为气象工作者很难判断。

  中国已经连续经历了21个暖冬,所谓的暖冬就是比历史的平均气温高出0.5度,这个冬天叫做暖冬,我们经历了21个暖冬。

  这是未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与降水变化的预测(放PPT)。2020年全国的平均气温将增加0.5到0.7度,2030年增加0.6到1度,这是事实。和全球的事实一样,全年的全球的变暖,北半球高与南半球。

  第二就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为因素导致的气侯变化,导致给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许多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使得干旱的地区增加,降水量增多,生态系统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而且农业生产的风险在增大,病虫害在增加。沿海地区的洪涝,风暴和其他的自然灾害也在增加。

  从水资源来看,到2003年,高纬地区降水量会有所增加,可以增加10%到40%,但是中纬度的干旱地区和干旱热带,降水量减少10%到30%,这样受旱的面积增加,强降水发生的频率升高,导致旱的地方更旱,涝的地方更涝。

  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增幅超过1度到2.5度,许多科学家所评估到的20%到30%,动植物的物种将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粮食也会大幅度的减少。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将会对全球的经济、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

  工业人均环境社会一些脆弱的地区,比如海岸带,江河洪水的泛滥,经济与气侯敏感性资源相密切的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对全球升温导致的高温热浪,火灾,干旱,使得人们的死亡,疾病,伤害将会增加。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就会增加。

  气侯变化对我国构成现实的威胁。

  极端气侯事件越来越多,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等等。

  首先反映到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水资源问题日趋的严峻,能源保障面临巨大的压力。

  我分四个方面介绍。

  首先粮食安全受到影响。由于气侯变暖,农业受的影响最大,许多的作物将有可能减产。农业的减产主要原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作物的生长期提前,生长发育加快,可能生育期将缩短。温度升高以后,将加大对土壤的水分蒸发的程度,温度每升高一度,它的蒸发量增加到7%左右,所以土壤蒸发量加大,导致产量下降。病虫害增加,有许多的病虫害很容易越冬,所以病虫害增加,也导致了产量的下降。

  第二气侯变化影响到生态的安全,刚才已经讲了,国际上许多科学家已经有了结论,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升高1.5到2.5度,25%到30%的动植物物种将可能濒临灭绝。还有比如西北冰川的面积在逐年减少,冻土层在减少,未来我国森林类型的分布向北移,向上移,森林生产率和产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一点有利。森林的火灾和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增加,内陆和湿地加速萎缩。

  这也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珊瑚礁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我国的广西海域已经发生了珊瑚白化和死亡的现象。近50年,海平面也呈上升的趋势。这样上升的趋势,海洋的生物资源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我国部分的湖泊,过去50年逐年的降低,加剧了这个水资源的短缺,冰川也显著的退缩,这也可以看到,西北的冰川已经退缩到现在的48.1%了。这个森林资源从古代开始,也呈逐年的减少,解放以后,我们的森林覆盖率也有所增加。

  这是三江平原从1980年,1996和2000年给出的数据(放PPT),三江原的湿地显著的减少,这是对生态的一个挑战。

  第三,气侯变化影响水资源的安全。

  第四,气侯变化对天气的影响全国霾天气的变化。

  气侯变化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使得有些传染病发生率人和数量增加,日常的生活将会发生变化。

  最后我利用一个机会,给大家汇报一下,怎么样来应对气侯变暖,对我国生态环境影响。

  我觉得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气侯变化。气侯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到人类的文明的进程。那么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团长,也多次参加国际上的气侯变化,科学的会议和谈判,深深感到,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影响问题越来越关心,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等问题的一个焦点,我们国家,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应对气侯变化的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气侯变化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要求气象部门做好气侯研究工作。面对越来越大的国际的压力,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开会研究了我国应对气侯变化的工作,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中国应对气侯变化的国家方案,我们党中央把应对气侯变化,变国际的压力为国内深入实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国内的动力,来推进节能减排,来应对,缓慢和适应气侯变化的工作。

  从当前来看,减缓和适应气侯变化,应该并重,但是应以适应为主,我们必须采取切实的行动来重视和加强全球气侯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灾害的防御工作,化解气侯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在这里提几条建议,首先切实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气候灾害的防御工作。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不可避免,即使现在人类不生产,不生活,气侯变暖还是要继续的,因为这个温室气体的寿命是50年到200年,这是它本身的惯性。所以气侯的灾害,总体上是趋多趋强。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该成为当前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应该研究气侯变暖,我国气侯变化发生的频次,强度等等,提高气候灾害综合应对的能力。特别对人居环境,要远离灾害多发区,易发区。修订脆弱行业或部门的气象灾害防御标准。

  第二条建议要高度关注全球气侯变暖对我国生态系统的影响。

  加强气侯变暖背景下气温、降水、蒸发等变化对森林、草地、湿地、湖泊、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进一步加强极端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调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上述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第三条建议,就是切实增强农业适应气侯变化的能力。

  特别是气侯变暖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的变化,以及干旱洪涝等极端气侯灾害,造成农业生产自然风险的加大,加强农业适应气侯变暖的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时间关系我不想多说了。

  第四,逐步的减缓放牧的强度,恢复草地生态功能。

  我们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目前我国草原的载畜量过大,北方草原区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承载能力来确定载畜的数量。根据气侯变化的趋势,科学的调整草地承载的标准和放牧的强度。

  第五,要持续的保护森林,加强森林灾害的预测和防控。针对气温、降水、蒸发等季节性变化,进一步强化冬春林地看护防火,夏秋封育、保养。

  第六,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保证绿洲的安全。

  第七,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城市植被的覆盖。

  第八,加强应对气侯变化的科普的宣传。特别提高社会各界保护气侯、生态与环境的科学意识。

  时间关系,我想我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发布日期:2007-08-27 20:36:09
 
 
Copyright 2004,小康杂志社,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本站内容欢迎媒体转载(明确标示为“不得转载”的内容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您在实施转载时必须标明“转载自《小康》杂志200X年第X期”字样和原作者姓名,或“《小康》杂志网站”字样。
京ICP备05072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