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靠农民还是靠政府?

2006-10-23 15:58:17 来源:新浪网 作者:《小康》杂志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掌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努力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切实符合实际、符合农民意愿。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多为农民群

  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完善机制、形成合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使全党全国以及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热情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那么, “新农村由谁来建设又依靠什么力量建设?”不少业内人士提出了这个看似简单而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顾问石山认为,农民群众最了解当地情况,有实践经验,必须把农民群众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要充分依靠他们,使他们有参与决策权,有批评和监督权,这样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并防止重大失误。

  “农民群众应该是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主人,政府要引导广大农民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而不能由政府将规划包办制定好了,再由农民来被动执行。各地新农村建设成效如何?我看就要由农民来做结论,由农民来打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胡福明这样说。

  相当的业内人士指出,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 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自己说话,从而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的自信、决心和创造性、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农民无穷的智慧与创造力才会体现出来。即使政府认为对农民有益的事情也要先征求农民的意愿,决不强行推行,让农民成为各项农村建设事业的主体。如继续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沿袭过去那种行政推动的强制式、命令式的工作作风,势必抑制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农民支持的新农村建设无法取得成功。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农民的组织性相对较差,表现出来的就是“散沙”状态,过于强调农民的自觉主动性,工作开展起来并非易事,相反更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形成一个“党委指导、政府领导、干部带头、群众跟上”的工作流程,可能更为实际有效。

  “这也是我们这次论坛探讨的一个话题,”作为10月28日—29日召开的“2006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全面小康与新农村建设主题峰会”主办方的求是《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在谈及该话题时给读者留下悬念,“我们邀请了有关新农村建设的众多权威人士和国内一流的学者,他们或许会给你一个更为满意的解释和指点”。

  《小康》杂志

  2006.10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