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郑惠强:多给创业创新一点时间和耐心别让创业大赛变“秀场”

2017-03-07 16:28:43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彦华 责任编辑:庞瑞泽 字号:T|T

  二、提高“双创”活动专业性,提升对创客的吸引力

  近年来,不少社会闲散资本缺乏有效投资渠道,一部分人将创业创新作为保值增值的潜在出路。由于不少大学生创业比赛专业性门槛很低,给了少数投机者可乘之机。一些年轻人出于“一夜成名暴富”的心态,将上市圈钱和被收购退出作为创业的初衷,为了结识更多投资者,带着创业不久的公司到处参赛,堪比相亲。这种做法,既不符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终也将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在策划办赛时应当避免粗放式的管理,提高比赛管理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提倡在高校内或者专业相近的高校之间摆擂台,吸引“极客”“技术宅”们自发开展技艺切磋。针对技术交流活动,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和资金资助。例如,可以利用现有的校园场地、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等,为学生或者创业者提供免费的交流场所。对于创客活动,应当多支持、少主导。把舞台交还给技术爱好者,尽量让他们多发挥作用。不能为了追求声势和热闹,而忽略比赛的专业性。

  三、进一步优化活动形式,让“双创”活动更加亲民

  如何优化“双创”活动形式,美国的经验可以借鉴。1975年,一群狂热的电脑迷在美国加州组成一家名为“家酿”的计算机俱乐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极客”们定期聚会切磋,在台上炫技的和在台下观斗的,都是同一个领域的“技术宅”们。没有评委打分,也没有投资人“过堂”。就是在这种看似简陋的形式和轻松的氛围中,乔布斯展示了其第一台苹果电脑,当场被隐匿在台下观众中的投资人相中。

  政府部门在组织创业创新大赛等“双创”活动时,不妨借鉴美国“家酿”俱乐部的活动形式,更加注重形式的“扁平化”和“简单化”,拉近台上台下创业创新者之间的距离,确保交流活动的参与者和观摩者都是专业的“技术圈内人士”。同时,不必专门邀请“高大上”的评审嘉宾,刻意营造出创业导师和学员间的等级关系,更不能用政府专项资金评审方式的“旧瓶”去装创业创新项目的“新酒”。所谓“技艺有高下,创新无贵贱”,要让参与者感受到,活动主要比拼的是创业创新者脑中的创意和手中的技术,而不是他们的衣着、财富和社会地位。别让那些西装笔挺、高高在上的评委导师吓跑了满怀创新思想的学生和创业者们,毕竟后者才是“双创”活动的“主角”。如此,才能让活动的参与者们心无旁骛,以放松的心态一门心思扑在项目和技术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