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界:好政策应尽快落地

2017-03-07 16:11:48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源隆 责任编辑:庞瑞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刘源隆 北京报道 2016年,全国政协科协界围绕“如何更好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这一专题,组织本界别委员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分别赴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地开展了专题调研。科协界人士表示,特别是去年5月30日,在京举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科技三会”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相继出台了一些好文件、好政策,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投身创新驱动发展的热情,总结出了一些好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值得重视。

  一是好政策遭遇“落地难”,存在“开弓不放箭”现象,难以转化为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根据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系统的数据显示,59.7%的受访者不了解关于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的相关政策;超过52.7%的受访者不了解鼓励离岗创业的政策。可见,国家层面出台了大量的好政策,但是,配套措施跟进不到位,甚至存在“开弓不放箭”现象,导致科技工作者对政策的知晓度、获得感不高。改革之所以出现“落地难”,主要是由于政策不配套,缺乏相应的容错试错纠错机制,导致改革者“不愿为”、“不敢为”、“不会为”的现象。

  二是好政策遭遇“天花板”。“科技三会”后,中办、国办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在劳务费开支范围和标准等政策上都有大的突破,但是由于制度改革的滞后,难以有效实施:现行的工资绩效改革存在收入分配“总额控制”的瓶颈,无论是在高校、科研院所,还是在国有企业,科技工作者普遍反映,工资绩效改革受制于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工资总额限制,薪酬奖励等激励手段难以真正实行;其次,薪酬分配手段单一化,国家对于科技工作者有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多元化的政策,但是缺乏明确的实施细则,导致政策难以落地。

  三是人才称号过多,“帽子”满天飞。调研中发现,当前的人才激励体系过于庞杂,“名山大川”层出不穷,相互之间没有实现有效衔接、互认,导致科技工作者不得不重复申请,也带来了“管理碎片化”的困境。名目繁多的评价激励体系导致许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不得不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各类称号、计划、项目的申报过程中,经历层层审批,消耗了过多的精力。同时,各类称号、计划、项目之间往往相互交织、互为前置,不利于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科协界实际调研、认真总结,根据调研中所发现的主要问题,在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发言中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好政策要先试点。创新是一种探索性实践,意味着风险和挑战。应当建立容错试错纠错机制,逐步开展政策试点,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于已出台的、还难以落地的政策,鼓励其先行先试,加快落地。对于尚未出台的政策,应大胆探索、提前选好试点,认真试行,并适时纠错,力争政策正式出台之日就是落地之时。

  二是打好政策“组合拳”。应当进一步理顺科技体制和人事制度、财政制度等相关制度体系的关联性,从系统的角度审视并选择最优的改革路径和改革举措,以合理的突破口来完成相应的改革任务,增强政策的系统性、配套性和衔接性,使综合配套政策能够更好更快地落实。按照“两办”文件精神,建议在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的劳务费不受工资总额的限制。

  三是人才计划评价应进一步规范。应当树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成果和人才评价导向,对于基础科学研究,“要论文而不唯论文”,着重考察成果的基础性、长期性贡献;对于工程技术研究,要专利而不唯专利,引导其开展成果转化,服务经济主战场。同时,应当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的评价奖励制度”,更加注重人才和团队综合性贡献。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