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义务教育仍是西部教育的重中之重

2017-01-16 15:04:28 来源:中国小康网-小康杂志社 作者:鄂璠 武志泉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西部农村教育之忧:

  家庭教育缺位、师资水平不够、英语教学跟不上、职业高中不给力……

  机会公平才是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为深度了解中国教育公平的现状,“2013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还重点对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这十二个省份的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当地教育状况满意度最高的是重庆,其次是宁夏,再次是新疆,接下来依次是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四川、广西、内蒙古、云南和贵州。

  十二个西部省份的受访者普遍认为,西部教育存在问题最严重的是义务教育,最需要得到政策支持的也是义务教育。那么,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西部农村的教育条件和城市相比有差距吗?《小康》记者专程走访了重庆、四川地区的农村,并联合志愿者对重庆、甘肃、四川和贵州的农村地区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西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缺失、师资水平不够、英语教学跟不上、职业高中不给力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的条件还不太好,都是平房,教室和教师宿舍都很简陋,操场的地是水泥的。现在学校的楼房盖起来了,虽然硬件条件有所改善,但软件还是不行。”老家在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的周乐琪说,近十年过去了,不仅现在学校里的老师还是教过她的那几位,而且他们似乎都没有接受哪怕一点点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

  周乐琪现在就读于四川省成都市一所高校的英语专业,对于英语学习上吃过的“哑巴亏”,她有着切身体会,“刚进大学的时候和东部地区的学生没法比,觉得自己口语特别差,而且英语基础也不好,西部的很多农村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到了中学才开始学,起步晚、起点低,当然就落后了。”比周乐琪幸运的是,现在家乡的小孩子们,可以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了,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又出来了,“英语教师很缺乏,我放假回家的时候,听那些小孩子们说,他们的英语老师并不是科班出身的,没有上过大学,高中毕业,二十来岁,就进学校里教英语了,她上课时从来不讲课,就用录音机放磁带给学生听。”

  家乡的人知道周乐琪是大学生,又是学英语专业的,于是每次寒暑假,都会拉她去“讲课”,一个读小学六年级的男孩,因为是周乐琪母亲的干儿子,所以得到了这位“周老师”的格外关注,“他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学了三年,居然连26个字母都背不出来。”周乐琪常常为此生这位小弟弟的气,但他接受教育的条件却难以改变。

图/《小康》杂志社

  和周乐琪的这位学不会26个字母的小弟弟相比,还有更“糟糕”的情况——无法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而这对于西部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来说,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和周乐琪一起上小学的同学有七十多个,到了初中就只有三四十个同学了,能上高中的则更少了,而现在,当初的小学同学里,只有周乐琪一个人考上了大学,得以继续深造。

  现在的状况虽然比当年有所改善,但无法接受更高程度教育的孩子还是很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农村孩子们的“上学路”如此艰难?39.4%的西部地区受访者认为原因在于经济上,没有钱读书;34.1%的受访者认为是西部农村教育水平低,考试成绩上竞争不过城市考生。

  “还有些同学初中毕业后去读职业高中了。”在西部农村地区长大的邱力一脸担忧地告诉记者,“那些学校很差的,上职高的同学就相当于不读书了,学校经常出现打架、斗殴这类事件,周围的环境也不好。”

  对于邱力的描述,巴丹悦也向记者表达过类似的感受,“那些职业高中为了招生,会挨家挨户去做宣传,甚至不辞辛劳地走山路。”

  邱力和巴丹悦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家长把孩子送到偏远地区的职业高中去就读。

  不过,与缺失或者是不理想的学校教育相比,最可怕的还是家庭教育的缺位。《小康》调查显示,在学龄前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可概括为“两缺失”和“三不”,即:家教缺失、亲情缺失;敏感不合群、学习跟不上、心理不健康。同时,86.8%的西部公众呼吁,应该在西部地区的中小学当中设立关爱留守儿童的机构。

  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这条适用于中国乃至世界各个地区的“定律”,也应该公平地用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小康》实习记者杨皓钧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