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生命小康指数89.5:健康管理意识有所提高

2018-03-27 16:20:0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彦华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治未病深入人心 中医药优势突显

  疾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就在于自我保健,当下中国,“治未病”概念已日渐普及、深入人心。

  “我收到了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回复,意见已经被采纳,将写入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15日上午9点26分,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促进与宣传教育所副所长何琳难忘的一刻,也是倍感骄傲的一刻。作为一名新当选代表,认真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后,何琳发现,医疗健康还是重“治”,缺少“防”的内容,于是她建议,“第三十一页,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容部分,要有坚持预防为主。”

  何琳的本职工作就是健康教育,去年,她曾在贵州省两个县区和省外两个县区做专项调查,结果令她担忧,健康教育课程没有统一教材,也没有对专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何琳表示,这些课程要从小学开始抓起,让孩子们树立健康生活方式、正确人生观,对他们人生成长,对社会发展,都有很大好处。

  古语有云:“上医治未病”。当下很多地方开设了“治未病”中心、“治未病”工作室、“治未病”联盟等机构,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应,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分析认为,“治未病”既要依托于现有以医院为主体的医疗体系,也要跳出现有窠臼,变被动为主动,构建起预防为主、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健康体系。同时还要防止有人借机浑水摸鱼,防止各类养生“神医”滋生泛滥。

  因此,在他看来,构建“治未病”体系,首先应该规范行业标准,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其次,要继续深化医改,通过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等制度机制,建立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一整套管理体系。最后,要加强宣传科普,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治未病”其实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三个层面,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发。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医中药历史悠久,在保健、养生“治未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治未病”中,中医中药可占主导。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紧接着,建立了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发展中医药的合力更加强劲。同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的一系列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中医药迈入了依法发展的新时代。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随着中医药顶层设计的日臻完善、“五种资源”的作用发挥,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路径更加明确,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看中医、用中药的获得感显著增强。“2018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回答更信赖西医治疗还是中医治疗的时候,61.8%的受访者选择了中西医结合,10%的受访者选择中医,二者合计71.8%,比上一年度增加了9.2个百分点。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