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调查:花钱消记录?过半国民无法正确面对信用污点

2016-08-15 13:24:16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天青 责任编辑:禹瑞丽 字号:T|T

小康调查:过半国民无法正确面对信用污点

过半受访者无法正确面对信用“污点”(《小康》杂志社 图)

  中国小康网讯 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的“2016中国信用小康指数”已于8月初公布。“2016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个人信用状况调查”显示,4.2%的人没听说过个人征信记录,9.2%的人从未关注过个人征信记录,38.8%的人有需要时才会关注。

  对大多数人来说,讨论信用观念,讨论信用体系建设,或许总会感觉有点太虚、太遥远,但是,伴随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让有信者走遍天下,无信者寸步难行”这句话真的不是句空话大话。

  据了解,以臭名昭著的“老赖”为例。2015年7月,最高法修改司法解释,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购买机票、高铁和动车一等座车票;2016年1月,《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执行查控工作规范》颁布,“老赖”的银行卡将被看得更紧;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和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快速查询信息共享及网络执行查控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信息化手段查询、冻结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财产,布下天罗地网,让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无处藏身……

  上述这些无不表明,今后“老赖”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不好过。

  在中国,不法商家历来谙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戏,由于信用污点导致不能借贷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也催生了一种新的“生意”——铲单:明码标价,清除信用污点。

  “信用卡逾期3000元,贷款逾期5000元。”虽然媒体报道、政策宣传一再警示“花钱清污点是骗局”,谨防上当受骗,但总有些病急乱投医的人,让骗子们有了可趁之机。

  “2016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个人信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52.9%)受访者依然不能正确对待信用污点。这些人在个人征信出现“污点”后,认为没有办法、只能放任自流的占比21.9%,认为没有影响、无所谓的占比18.5%,想办法找熟人或者花钱找中介消除不良记录的占比12.5%。

  其实,有了不良记录,并不代表无法修复,也不代表一定不能获得贷款。

  “虽然银行重视征信报告,但其实征信记录在银行发放贷款时只是考查的内容之一,银行放不放款的关键还是要看借款人的实际承贷能力。”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专员向小康记者坦言,虽然每家银行的放贷标准不一样,但偶尔非故意的逾期对借贷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中国尚处于信用体系的建设期、转型期,各家银行都会有一定的容忍度。”(天青)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