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受访者直言中国慈善事业透明度待提高

2016-03-14 09:39: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杜园春 马思源 责任编辑: 字号:T|T

  北京师范大学大四学生黄婕(化名),因在校白鸽志愿者协会表现突出,被推荐到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实习。她认为,我国慈善行业内部应制定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规定慈善事业工作人员薪资、相关慈善工作对资格证书的要求、如何募捐以及募捐所得如何使用并公开等,以保证慈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慈善机构的良好运转。

  邓国胜表示,我国慈善组织的行政化色彩还比较重,这也导致慈善组织缺乏活力,公信力不够。此外,慈善组织的自主性也不够,“规模小,能力弱,能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与社会对慈善事业的期待存在差距”。他还表示,慈善事业管理的体制、制度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关于慈善法草案说明时提到,草案中不再要求设立慈善组织必须有业务主管部门,这意味着将打破我国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

  调查显示,73.4%的受访者认为公民的慈善理念是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2.3%的受访者认为媒体的宣传力度是重要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有:政府重视力度(51.4%),社会组织的作用(51.0%),慈善参与渠道(41.8%)。

  伍华建议,慈善法通过之后,相关细则要尽快研究出台,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基金会上,政府可以适当放开小型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他还表示,围绕环境保护、关爱弱势、身心健康等议题开展公益教育,鼓励年轻人深入实际、了解社情、思考成长,是发扬慈善理念的重点。

  邓国胜表示,目前我国第三方监管机构不够成熟,数量很少,政府可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措施促进发展。结合政府、第三方的监管能力,对慈善机构进行甄别,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