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房改造集聚 打造城乡统筹发展新样板

2021-01-05 16:41:4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周传人 谈杰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020年,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2021年,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移。作为全国全国唯一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浙江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方阵,为全国做出了示范和表率,总结出了空间聚集、绿色崛起、产村融合、品牌引领、数字赋能、文化深耕、要素激活、片区联动、四治融合的可学、可借鉴的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

为了用更鲜活的方式将“十大模式”呈现给广大老百姓,FM93浙江交通之声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小康》杂志的指导下,推出了《走进“浙”里的小康生活》融媒系列主题报道,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例,用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展示了十个典型村庄案例,以独特的视角解码乡村振兴的浙江秘笈。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周传人 通讯员谈杰 嘉善姚庄镇位于浙江省最北部,是一个只有75平方公里的小镇,2008年以来,通过农房改造集聚,带动了城乡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发展的特色之路。《走进“浙”里的小康生活》融媒系列主题报道本期一起了解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之一,空间集聚模式。

带地进城享受城市生活

居住在嘉善县姚庄镇桃园新邨的冯大姐今年55岁,虽然住在镇上,但冯大姐其实是地地道道的农民,2016年才从展丰村搬到镇上来。谈到原因,冯大姐说,展丰村相对偏僻,送一瓶煤气都要1、2个小时。医疗方面也很落后,村里唯一的卫生室只有白天才有人,“有一次我得了阑尾炎,肚子痛的很厉害。自己的卫生室又不能看,只能到嘉善。我老公就打电话叫车,结果车子开不到家,只能开到村口,我老公就把我背到村口上车。”

图片20.png 

当年在展丰村,夫妻两人种植了一些蘑菇补贴家用,起早贪黑,一年下来也只有5000块钱左右。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村里的生态环境也变差了,冯大姐说,搬走之前村里的河水已经发黑发臭,“我们小时候淘米、喝水都是河里的。后来不要说喝了,连我们洗衣服都嫌脏。”

看到周边村民陆续搬到了镇上,冯大姐动心了。2016年,她自愿参加第二批农房集聚,将宅基地和民房的所有权移交给村集体,自己只保留承包地。通过评估,冯大姐获得了16万的补偿款,她自己又贴了16万,就在镇上置换到了一套4层的联排,总面积385平米。冯大姐感慨道,“之前在农村,我们夫妻俩种种蘑菇,收入不是很多,紧巴巴的过过日子。现在来到了城镇,家里房子出租一年要2万多,自己还种了一点黄桃,一年要10万多,生活比以前觉得幸福多了。”

最近几年,像冯大姐这样通过农房集聚,“带地进城”的村民越来越多,桃园新邨也从最早的一邨发展到了现在的五邨。小区周边,从学校到医院,从体院馆到图书馆,完善的城市公共配套不仅给大家带来便利,也潜移默化改变着每一个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