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持续发力攻克贫困“堡垒” 多措并举迎脱贫“大考”

2020-11-16 16:41: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岳依桐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经过烹饪技能培训,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村民皮特友则已经熟练掌握了回锅肉、水煮肉片等多道川菜的做法,拿到了专业机构颁发的厨师证。这位今年31岁的彝族汉子说,随着当地旅游业逐步发展,自己想开一家农家乐,吃上“旅游饭”,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喜德县冕山镇举办的厨师培训班上,老师正在示范回锅肉的做法。 尔古木三 摄

  喜德县冕山镇举办的厨师培训班上,老师正在示范回锅肉的做法。 尔古木三 摄

  安居乐业的同时,教育扶贫为凉山孩子插上了逐梦的翅膀,有效地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通过“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彝族娃再也不怕听不懂老师用普通话讲课。目前,该行动已覆盖凉山州3895个幼儿园(幼教点),惠及29.96万名学前儿童。与此同时,通过“9+3”免费教育计划,22658名凉山学生在四川多地职业技术学校就读。

  3年前,受益于“9+3”免费教育计划的喜德县洛乃格村村民阿尔五各从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知识能够改变的凉山孩子的命运,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他们更勇敢、更有底气地去追求梦想。”

  随着移风易俗不断开展,凉山贫困民众在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的同时,也逐步告别“看不见的贫困”。过去,彝族村民之间存在攀比的陋习。婚丧嫁娶时,杀几十头牛“充场面”的情况比比皆是,办一场婚事可能会掏空家底,甚至因此负债累累,使得脱贫致富“开倒车”。

  2016年以来,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开始实施“道德积分”举措,村干部定期到村民家检查,从环境卫生、爱老敬老、邻里互助等方面进行打分。1分等于1元人民币。村民可从村中的“道德银行”将钱取出,也可用积分到商品齐全的“雄鹰基金超市”换取等值的生活用品。

  火普村村民吉地尔子家里多件小电器都是用“道德积分”换取的。分类垃圾桶放在门口,清扫工具靠在门后,在“道德积分”的激励下,打扫卫生已成为这家人乃至全村居民每日的必修课。“去年我家挣了752分,今年要争取挣800分!”年近六旬的吉地尔子笑道。

  无数动人的脱贫故事在凉山州不断上演,打赢这一场艰难的“战役”非一日之功,更不是仅靠一地、一人之力。四川省制定《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选派管理实施方案》,2018年新选派3500多名帮扶干部,与原有的5700多名帮扶干部深耕大凉山;督战问责贯穿脱贫攻坚全程,截至今年6月底,凉山各级督战作战力量发现并帮助整改问题4114个。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即将结束,剩下的问题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返贫致贫风险较大、移风易俗任重道远、易地搬迁后续发展较难等问题,仍是凉山脱贫攻坚亟待补齐克服的难题。而四川,正一鼓作气、不胜不休地发力,只为交出这场“大考”中最好的答卷。(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