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再轩:让莫高窟保存得长久一些,再长久一些

2019-02-18 15:06:37 来源:央视网 作者:孟利铮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1

塑像修复

  96号窟是樊再轩第一个进入的洞窟,当原本在书本上才能看到的壁画、彩塑,真的呈现在眼前,他的脑海中只浮现出了一个词:“精美绝伦”。

  从看到自己动手,樊再轩用了一年时间。一进洞窟,樊再轩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第一次自己修壁画的时候手是抖的,拿着工具根本就不敢在壁画上面注射,或者用修复刀去回填颜料层。”

  这种敬畏之心,一直伴随樊再轩至今。

  一次难忘的修复经历

  莫高窟最初的修复都带有抢救性质。修复人员看到哪个地方的壁画有脱落危险,就用胶水黏贴,或是用轻薄而透明的材料贴在空鼓壁画上,再用铆钉钉住。

  探查、加固、粘贴,同样的动作重复了成百上千次,但修复的成效却持续不了太长时间,毁灭的阴影常在画壁间出没。

  樊再轩和同事们苦苦思索:如何才能找到相对完善的“治疗方法”?与美国盖蒂研究所的合作,为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1989年,美国盖蒂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开始国际合作,经过双方专家的细致调查,将85号窟定为实验洞窟。经历了时间与风沙的淘洗,曾经“满壁生辉”的85号窟被满目疮痍代替,四壁之上,几乎汇集了莫高窟所有的病害。

  盖蒂研究所的专家们从壁画现状调查入手,通过监测洞窟内的温湿度、崖体中的水汽,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环境数据。同时,X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离子色谱等多种分析技术陆续参与,壁画颜料、颜料中的胶结材料得到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经过大量监测和反复试验,他们挖出了病灶——地仗层中的氯化钠等可溶盐。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