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渔民村:村民现在靠租房赚钱 年收入60万以上

2018-03-26 10:26:18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婧祎 张紫璇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村民吴耀辉回忆,正在兴建的深圳特区处处是工地,渔民村的沙子供不应求。“国贸大厦的沙子都是我们运的”,吴耀辉说,大卡车白天不让上路,村里车队每天夜里9点出发,经常要运到凌晨2点钟甚至通宵。

  160米的国贸大厦于1982年10月开工、1985年12月建成,工期仅有37个月,号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在当时绝无仅有,国贸大厦也成为深圳的地标性建筑。

  财富不断积累,1981年,渔民村成了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邓志标说,他家夫妻二人,1981年“一年分红结算9000多元拿回家”。

  1981年秋天,村集体出钱,按照一对夫妻一套房的标准,统一盖起33套二层小洋楼,米色外观,统一装修。

  邓锦辉给自己分到的别墅更换了地板,是自己喜欢的大理石,“水绿水绿的”。彩色电视机、音响、录音机,这些彼时内地普通家庭难觅的家用电器,成了渔民村家家户户的标配。

  从逃港到回村

  1982年搬到二层小洋楼这一次,已是邓锦辉第二次搬家了。

  1957年,邓锦辉在深圳河畔呱呱坠地,他的第一个家是一间水草寮棚,竹竿搭成墙壁,茅草铺成屋顶,勉强遮风挡雨。

  即便如此,他也比父辈们要幸运许多。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一些东莞的渔民顺东江而下,发现深圳河水清鱼肥,便陆续在此安家。最初的住所就是渔船。邓锦辉听父辈讲,一条1.5米宽的旧舢板船,一家几口人吃睡都在船上。广东话把这种以船为家、飘零水面的人戏称为“水流柴”。

  解放后,渔民上了岸,建起水草寮棚。邓锦辉五六岁时,第一次搬家,是搬进土墙瓦房。他还记得,不到20平米的土房里,只有两张床,挤着他们兄弟姊妹5人和父母,后来实在住不下了,他就跑到村里大队部“蹭”睡。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