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保志愿者护鸟16年 志愿者团队人数不断壮大

2016-10-19 18:04:27 来源:新京报 作者:赵蕾 责任编辑:任燕萍 字号:T|T

  鸟类胆小,怕人。为了能实时准确检测到候鸟,李理一行人带上拍摄设备、GPS定位仪器、红外监测设备、收音器等四处寻找,经常一找就是一整天。

  “在野鸭湖附近发现成群天鹅的次数较多,我们会在附近驻扎帐篷,有时河面结了冰,在冰面上一呆就是几小时。”杨赫说道。他31岁,是首都机场的地勤人员,做了十年的候鸟迁徙项目。

  11月北京的气温在零下五度左右,湖面附近,温度更低,冰层较薄。李理和杨赫裹在厚重的迷彩服里,双手握紧相机和三脚架,一前一后抓着尼龙绳,生怕一不小心掉进冰水覆盖的沼泽里。

  二人轻轻地踩在冰面上,一步20厘米,一直走到距天鹅不到百米的芦苇旁,选好监测点。李理拍摄记录候鸟停留的画面,手里按着计数器;杨赫用望远镜查看,然后在记录单上填写种群、数量等信息。

  下雪结冰,大风刮得脸生疼,野保员们什么样的天气都遇到过。杨赫记得,有次拍摄候鸟,4人扛着拍摄机器在满是积水的沼泽地里走了半个多小时,“湖水冰冷,像无数小针扎着,腿陷在淤泥里,冻到没有知觉。”

  如果候鸟没有判断好迁徙时间,到达野鸭湖时容易遇到冷空气。为了防止有鸟冻死,野保员们会准备棉布,盖在鸟类身上。在食物紧缺时,他们还会提着二十来斤的成桶玉米粒,走到候鸟群附近投食。

  随着官厅水库的开发,野鸭湖湿地公园游客量激增。冬天,摄影发烧友会结队拍照,鸟群见到陌生人就会飞走,甚至打乱迁徙计划。

  野保员们在湖边围上铁丝网,再贴上海报进行科普。巡护候鸟的季节,他们便长期驻守在芦苇荡中,每天巡视七八个小时,看见有人上前,及时阻止。“看着好玩,其实都是琐碎和枯燥的工作。”杨赫说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