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太行山农民的“科技财神”

2016-06-08 09:55:5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徐运平 杨彦 责任编辑:禹瑞丽 字号:T|T

  李保国的团队里既有河北农大的教师,也有他带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一个学生负责一块儿,一点点地做起来,逐渐形成一个技术体系。”1996年就加入李保国团队的河北农大教授齐国辉举例说,在李保国的指导下,一名学生经过四年实验,颠覆了核桃树冬季修剪的传统,将修剪时间确定在春季发芽前的20天以内,避免了因修剪时间不当造成营养流失的问题。目前,这一创新成果被写进了教科书。

  把田间地头作为课堂,把农家果园作为实验室,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这是李保国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闯出来的成功道路。

  助农致富的“农民教授”

  今年58岁的岗底村农民梁山林,38岁以前还是村民眼里的懒汉。“母亲端来早饭,他都是在被窝里吃,吃饱了还想再睡会儿。”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这样打趣他,梁山林不好意思地嘿嘿一乐。

  其实20年前,即使勤快的岗底村民,也没能摘掉“穷帽子”。部分村民虽然已经种了10年苹果,当初致富的愿望却仍遥遥无期。特别是1996年8月的一场暴雨洪灾,更是让村民们感觉“日子没法过了!”

  后来,村里来了省科技救灾组,其中一个人递给杨双牛一片写了字的烟盒纸:“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李保国。”纸上还留了他的家庭电话号码。李保国对杨双牛说,“你3个月修一条通往村后沟的路,我再来。”

  20天后,路修好了,李保国真把行李铺盖卷搬来了,一住就是17年。如今的岗底,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轿车。706口人的村庄里,有191人获得职业技术证书,成为全国“持证下田”第一村。

  梁山林观望了两三年,是村里最后一批种上果树的。现在他承包的6亩果园,每年收入15万元。40岁的时候梁山林娶上了媳妇。女儿招了上门女婿,老梁给女婿买了一台北京现代小轿车,在家中顶梁柱的地位坚不可摧。

  “李老师是我们岗底村的大恩人。”村民杨群小感叹,“如果没有李老师,我哪能轻轻松松地供完两个大学生。”如今,儿子、闺女都在县城机关里上班,老两口在家侍弄果树,一年收入八九万元,日子过得滋润。老杨笑言:“给个县委书记咱也不当,自由自在,收入也不低。”

  说起李保国去世,杨群小哽咽了:“以后果树有病,找谁呢?”他说,李保国对脑子转得慢的村民跟得紧,培训时会反复问他们“学会了没?”“记住了没?”杨群小还说,村民任何时候给李保国打电话,他都不会不理;即使完全不认识的农民打来咨询电话,李保国也会认真地解答。

  李保国曾说,他一生最得意的是“把我变成了农民,把农民变成了‘我’”。李保国变成农民,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把农民变成他,成为懂技术、能致富的农业专家。

  让农民们改变自身命运,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标。乡亲们亲切地把他称为“农民教授”,李保国当之无愧。(记者 徐运平 杨 彦)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