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荣:解开“人情枷锁”倡导文明新风—铜鼓县整治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 推进移风易俗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8-04-03 14:37:4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罗光荣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1522738029253449.jpg

作者:罗光荣(中共铜鼓县委书记

铜鼓县位于赣西北部,总面积1552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山区县,辖6镇3乡4个国有林场,102个行政村、1056个村民小组,全县人口14万。铜鼓是全国43个纯客家县之一,也是赣西北唯一的纯客家县,全县80%的人口都是客家人。客家文化的传承沉淀,形成了热情好客的独特人文氛围。但过分讲究“情理”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逐年攀升的“彩礼”、大操大办的婚宴,盲目攀比的心理、铺张浪费的现象让一些农村家庭犯了难,超出群众承受能力,成为了农村新型贫困的重要诱因,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发展,更与崇尚节俭文明的社会新风背道而驰。比如,铜鼓农村单摆酒的名目就有婚丧嫁娶、小孩满月、老人过寿、乔迁新居、迁坟等十多种,一个农村家庭每年在喝酒礼金上的支出少则四五千、多则上万,红白喜事成为困扰农民生活、影响农村发展的“人情枷锁”。

  为此,2015年起铜鼓县探索推出了一系列整治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歪风陋习的经验做法,通过县乡村三级合力,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树立起喜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

  一、主要做法

  1.三级联动,高位推进。一是在县级层面,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实施方案》,就移风易俗工作下发了《致全县人民的一封信》;二是在乡镇层面,由乡镇党委牵头,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了《红白事操办标准》《五严控六提倡》等规范性文件;三是在村级层面,每个村都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并由村两委牵头,与理事会成员分头到每家每户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签订各类酒席简办协议书。目前,102个村都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等写入了村规民约。

  2.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探索实践了“先进先行、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一是抓好示范村。2015年,选取高桥村、胆坑村、英溪村,幽居村、炉湾村等20个群众基础条件好的,靠上级帮助指导,组织先行先试,创造了一些便于操作的成熟经验,为下一步推进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推进重点村。在打造示范村的基础上,又通过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组织引导32个基础条件较好的重点村学习示范村的经验做法,全面推进重点村的移风易俗工作。三是攻坚一般村。2017年以来,对50个基础条件一般的村,采取“县直部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农村”的办法,一村一名指导员,督促引导加速推进。

  3.加强引导,转变陋习。农村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要一时扭转很难。铜鼓县从三个方面加强对群众的引导。一是造浓氛围引导。一方面通过党员干部下村入户走访、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等形式,灌输理念,逐渐扭转了村民传统思想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广播、宣传栏、铜鼓电视台、铜鼓发布等形式深入宣传。目前,累计700余名党员完成对13个乡镇场1056个村民小组走访宣传,已制作12期移风易俗电视专栏、出动宣传车50余次,宣传标语和宣传横幅400余幅,发放明白纸8万余,切实将移风易俗入脑、入心。二是党员带头引导。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转作风、树新风”活动为契机,倡导全县党员做到“五个带头”:带头学习《实施方案》和红白喜事活动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带头签订《自觉抵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承诺书》;带头加入当地的红白喜事理事会,在理事会中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移风易俗、从简操办红白喜事的规定;带头抵制各种宴请,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通过党员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形成党员带头、群众效仿的良好氛围。三是创新载体引导。一方面,开创了“十星级文明户”“善行义举榜”“最美三十岗人”“好婆婆好媳妇”道德评选、“禁毒禁毒”道德评议等5类移风易俗道德评选表彰活动,选树了一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的先进典型。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下乡、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等举措,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共建立9个乡镇级综合文化站、102个农家书屋,先后组织送戏下乡、文艺汇演等232场。同时,县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对客家山歌、灯彩太平灯、渔樵耕读、七鲤抢虾、道教舞蹈跳觋和客家狮等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