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秀:筑牢战斗堡垒 决胜脱贫攻坚

2018-03-26 16:36:5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吉秀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3.建强驻村帮扶工作队。按照“两个一半”(县直单位将一半的科级干部下派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将一半的力量投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累计从省市县乡四级双联单位选派干部915名,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217个,实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

  4.建强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选派119名科技特派员和401名涉农科技人才壮大精准扶贫帮扶团队,参与实施各类农业产业化项目,出台《渭源县农村实用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新排摸农村实用人才4251名,打造组建实用人才脱贫攻坚创新创业基地10个,同时,针对大病患者因病返贫的问题,先后组织全县883名医务人员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全覆盖精准帮扶,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实施“四大工程”,夯实基层基础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神经末梢”的感知作用和脱贫攻坚中的“造血干细胞”的造血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

  1.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大力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把培训的主要对象、主要资源和主要内容都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落实培训经费15.45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次28期,共培训3078人,选派45名县级领导干部和210多名科级领导干部参加省、市轮训和赴外培训,覆盖式培训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干部、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长,组织党员集体学习1630多场次,培训党员群众9.6万人次,有效地提升了全县各级干部脱贫攻坚的工作能力。

  2.实施“党建共建”工程。深化“三链”建设,完善以融合产业扶贫互助增信产业增收示范工程为核心的“三建立两带动”党建扶贫工程,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积极组织推行园区建党、项目建党、“党支部+企业+人才”等模式,“党建共建”的新格局全面形成。

  3.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制定《渭源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15—2019五年发展规划》,筹资56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阵地192个,全县村级活动场所新建、改(扩)建覆盖率达到87.3%,村级活动场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4.实施“典型培育”工程。不断深化基层党建支撑保障脱贫攻坚,大力实施“示范创建、品牌培育、整顿提升”工程,创新建立“两先指数”评价体系、基层党组织会议记录和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记录双月调阅、“支部主题党日+”“党员固定活动日”等制度,对全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了县级领导“1+3”包联制度和党政正职“1+1+6”联村帮扶包户机制,探索出了“1234”机关支部工作法、元古堆村“党建+”等一批可复制的党建创新经验,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典型示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四、构建“四项机制”,完善考评体系

  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探索建立完善突出脱贫攻坚的年度考评制度,激励和引导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聚焦扶贫攻坚主战场建功立业。

  1.建立科学考核考评机制。制定《渭源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业绩考核办法》《渭源县县直部门精准扶贫业绩考核评价办法》《渭源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和《渭源县双联扶贫干部助推精准扶贫管理考核办法》等“1+4”考评办法,形成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精准扶贫业绩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考核“四位一体”的考核机制。

  2.建立政绩考核运用导向机制。在考核中,将乡镇精准扶贫业绩考核结果按100%比重,承担精准扶贫重点任务的部门按80%的比重、双联扶贫单位按70%的比重分别计入年度政绩考核结果,并与干部的评先选优、提拔使用直接挂钩,全县上下形成了“干得好受表彰奖励、干不好受警示惩戒”的正向激励导向。

  3.建立先锋引领考评机制。立足先锋引领,讨论制定“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和乡村干部服务指数”等3个考评管理意见,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功夫用在愿脱贫、早脱贫、多脱贫上。同时,编印《渭源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考核手册》,对干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和到村到户开展工作写实记录,接受帮扶对象满意度测评。

  4.建立责任追究和惩戒约束机制。制定出台了《渭源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验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履行户、村、乡、县“5645”脱贫验收责任体系,保障脱贫退出的真实性、可靠性,确保做到“真脱贫”。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随时通报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对工作不到位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处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