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四带一自”打造多维扶贫“引擎”

2020-05-25 21:28:04 来源:人民网 作者:侯晓莹 王晨 责任编辑:杨小兑 字号:T|T

  五月中旬,走进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韩村镇扶贫产业园,一栋栋现代而又漂亮的葡萄大棚整齐地排列着,十多名农家女穿行于大棚间,正给葡萄树辅助授粉。

  “我们种了120多亩的阳光玫瑰,这种葡萄口感爽脆、甘甜,市场价格很可观。产业园农忙时一天可安排三五十人同时干活,并且优先选用贫困户,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大棚负责人陈若飞介绍。

  韩村镇扶贫产业园的成功探索只是濉溪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基础,培育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出路。濉溪县坚决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持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努力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确保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

  临涣镇徐楼村龙邦家庭农场种了200亩黄桃,带动周边300多人就业。每年春季,农场免费送给贫困户树苗,定期组织种植技术培训,确保他们能够丰收见效。这个镇坚持以产业促增收固脱贫,积极发挥农业产业突出地位,采取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全镇贫困户内生动力。目前,全镇培育中药材种植、大棚葡萄、吊瓜种植等6个农业产业基地,年带动贫困户直接增收136万元。为了进一步增强产业扶贫实效,临涣镇还将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农业产业化渠道,让扶贫产业发展更有后劲,确保高质量完成2020年36户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

  孙疃镇刘圩村利用采煤塌陷造成的滩涂地,整治开发出特色种植扶贫产业基地2500亩。基地引导、鼓励并支持村民以及贫困户种植鲜豌豆,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5月2日起,刘圩村村民包括贫困群众已连续多日在基地采摘鲜豌豆。经实地测算,该基地平均亩产鲜豌豆760余公斤,吸引外地客商走进地头前来收购。刘圩村近20户贫困户在此基地种植豌豆近百亩,每亩含特色种植补贴收入2000元以上。另有刘圩村及附近村近百名贫困群众从事豌豆采摘劳动,工钱按日结算,日均收入80至100元不等。江、浙、沪一带客商还把卡车开到田间地头,就近、就地随时收购村民采摘的豌豆,随时收购、随时付钱,让村民和贫困户当时就见到收益。据统计,基地每日发往外地鲜豌豆近200吨。

  在孙疃镇尤沟蔬菜生产基地“扶贫大棚”,一筐筐西红柿不停地送往周边城市批发市场。“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不仅让我们在基地分红和就业,还让我优先承包大棚。”贫困群众李明强一边干活一边说,他承包一栋2000平方米的“扶贫大棚”,基地提供西红柿种植技术指导,销售由尤沟村“两委”负责,年收入可达12万元。李明强的脱贫致富得益于尤沟蔬菜生产基地的建立。孙疃镇尤沟蔬菜生产基地整合8个村的产业扶贫资金,一期完成投资170万元,建成占地40亩8栋反季节蔬菜钢构大棚,同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在此基础上,尤沟蔬菜生产基地创立了“集中连片发展、统一大棚标准、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渠道销售”的“一集中、六统一”生产经营模式,解决了贫困户“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卖给谁?”的根本性问题,确保产业见实效,农民得实惠。

  像孙疃镇一样,通过产业扶贫找到脱贫路径的还有双堆集镇施刘村的草莓加工车间。去年底,致富带头人唐跃等人投资150余万元,在施刘村一所废弃的学校里搭厂房、购设备、建冷库,从事草莓粗加工产业。施刘村党总支书记任艳介绍,露天草莓是9月初种植下地,第二年的4月初至6月初为采摘期,易种植、好管理、收入高,是当前村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项目。现在已经有150多家农户与公司签订了购苗合同,今年秋季的种植面积将突破1500亩,同时可安置3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有助于脱贫攻坚。

  一项产业就是一条致富路子。2019年濉溪县大力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全县产业扶贫投入资金4216万元,实施项目326个,自种自养贫困户达标4703户,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7613户。完善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全力推进113座光伏扶贫电站补助目录申报及97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数据接入工作。资产收益扶贫资金3057.38万元投向22个贫困村和35个集体经济空白村。

  “目前,全县22个贫困村做到村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有的还在不断巩固和壮大。贫困村以自营、合作、外包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同时积极引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到扶贫基地生产经营,按照‘基地+经营主体+贫困户’的模式,带动了当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贫困户及周边群众收入。”濉溪县扶贫开发局负责同志表示。(侯晓莹 王晨)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