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区打造“互联网+区域护理联盟”

2019-12-06 20:14:06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柒月 字号:T|T

  分级诊疗一直被认为是医改推进中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能力的限制,分级诊疗的推进一直困难重重。不过,南京市栖霞区卫健委通过对“互联网+区域护理联盟”的打造,提升区域护理的整体实力,增加患者就医获得感的同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水平,并在探索护理分级诊疗新模式的基础上,为分级诊疗的落实助力。

  同一平台 打造“互联网+护理”新模式

  南京市栖霞医院是栖霞区唯一一家综合二甲医院,根据该院的数据统计显示,该院的出院患者中,连续3年排在第一位的是脑梗患者。2019年1-10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该院出院的脑梗患者有747人,其中失能患者占到21%。而且,栖霞医院对出院患者的回访中,经常会发现不能动的患者,回到家后,护理得不到满足。“对于这些失能患者来说,回到家依然有医疗、护理需求,社区护士是否有能力护理好他们?”面对这个问题,栖霞区卫健委副主任焦瑜表示,为了更好地满足栖霞区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尤其是针对“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在居家护理上的刚需,拓展护理服务和内涵,今年7月,栖霞区卫健委和栖霞医院向南京市卫健委申请成为“互联网+区域护理联盟”试点单位。

  与“互联网+护理”一家医疗机构“单打独斗”不同的是,“互联网+区域护理联盟”强调的是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和民营护理站的“团队作战”。据焦瑜介绍,“互联网+区域护理联盟”以栖霞医院为枢纽,对上承接与栖霞区建立院府合作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向下辐射到该区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另外还有护理站作补充。这个区域化的护理联盟,更强调的是专科护理服务,从接单开始,就有专业人士把关,对于专业要求不强的,可以分配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护理站。而且,“联盟”一直把对护理质量的把控作为重中之重,每个月护理骨干都会对“联盟”成员单位的护士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试点期间更是每周召开例会分析总结问题,情景教学演练,保证“联盟”内护理质量的同质化。

  同一标准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护理能力

  11月中旬,68岁的老吴脑梗救治成功出院了,但是带着气管套管和鼻饲管出院的他,只能卧床。在老吴出院时,他的出院资料中有一份“互联网+护理”服务处方,这是由省人民医院具有国家级康复师资质的护士丁慧和王美玲共同出具的,院府合作后,她们俩一直“镇守”在栖霞医院。记者在这份护理处方上看到,对于有上门服务需求的患者,可以直接扫描处方上的二维码预约。

  栖霞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春英表示,“互联网+区域护理联盟”利用信息平台,让患者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选择护理服务上门。不过,吴春英强调,不是说什么人都可以预约护士上门服务的,一定得是失能半失能患者,不能动,确实有需求的人。“有的人说我就是不想到医院,我有钱我就扫个码,请护士上门,这样的服务对象我们是不接待的。”吴春英说,“互联网+区域护理联盟”一定要体现专科性、体现对特殊人群的关爱,这个服务项目也很好地体现了分级护理的概念。比如康复护理处方,就需要康复专科护士来执行。

  同样,当社区医生或护士遇到需要解决的专科护理时,也会向“联盟”求助。吴春英告诉记者,采访前,她刚接到栖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的电话,他们辖区内有一位在中大医院接受了脊椎手术回家的患者,需要护士上门换药,这样的服务,社区护士无法独立完成,就需要专科护士配合。

  由于栖霞区公立医疗机构护士比较紧缺,对于提出非工作时间上门服务需求的患者、临终关怀的患者、有洗浴洗头等特需服务的患者,该“联盟”则通过引入民营第三方机构成立护理站,由护理站护士完成服务。“护理站必须有3个以上护士,护士也必须是具有5年以上护士资质的”。

  同一愿景 推进分级诊疗落地见效

  对于护士上门服务,无论是护士安全还是患者安全,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因此,栖霞区的“互联网+区域护理联盟”要求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下单,护士在上门接单之前,家属要把患者所有信息,包括身份证、出院小结等发送到信息平台由专人进行评估,评估过后能接的才接,不是说打个电话就能去上门。护士上门的时候,身上都会戴着医护通和工作记录仪,而且必须是两名护士或一名护士、一名家庭医生一起上门,在栖霞医院的后台,通过医护通能直接看到护理现场的情况。

  在患者安全保障方面,焦瑜表示,该“联盟”所有选择项目一定是江苏省规定的43个项目里的,对于负面清单和严禁的项目,是“高压线”,绝对不能碰。“比如说癌症疼痛患者要打杜冷丁是不允许的,还有输液也是禁忌”。

  “‘互联网+区域护理联盟’其实是一种精准护理服务,我们通过精准护理服务来做好我们和上级医院的接续性服务。在与上级医院接续过程中,有专家、有医疗技术来给我们进行指导,所以,我们就有底气能接得住上级医院下转的患者,也有能力为居家失能半失能患者提供服务。”焦瑜表示,分级诊疗之所以落地见效不那么明显,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其实在于出院后的接续服务跟不上,所谓的接续服务更多的就是护理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限,接不住。通过开展“互联网+区域护理联盟”建设,利用师带徒、建立实训基地等,借助二三级医院的技术力量把好护理质量关,让基层护理能力与三甲医院在专科护理服务上达到同质化,从而能满足患者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老百姓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就做什么样的事情,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要做的就是以老百姓需求为导向,我们不断培训、努力提升,这就是我们做‘互联网+区域护理联盟’的初心和使命。”焦瑜坦言。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