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开可不开”的会究竟是什么样的会?

2021-01-25 21:24:38 来源:人民网 作者:文艳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摘要】襄阳市某区委准备开一次大会,在向市委办汇报的时候被紧急叫停,说这是“可开可不开”的会。这个电话后,一个可发可不发的公文被冻结,一场可开可不开的会议被叫停。

  “请你单位认真对照年初公文制发计划,严格落实会议审批报备制度,能不开会议的坚决不开,可合并的会议坚决合并。”电话这头,湖北襄阳市委办干部罗晓阳态度鲜明,他正在向有超发公文并打算“开大会”的某区委办工作人员及时预警提醒。(1月25日 人民网)

  襄阳市某区委准备开一次大会,在向市委办汇报的时候被紧急叫停,说这是“可开可不开”的会。这个电话后,一个可发可不发的公文被冻结,一场可开可不开的会议被叫停。这是襄阳市委办公室为基层减负、为干部松绑,精准解决“文山会海”的一个场景。

  一场会议被叫停了,为基层减负、为干部松绑固然值得高兴,但需要深思的是,这场会议为什么某区委就不知道是“可开可不开”呢,却要请示上级市委裁决?问题也就随之产生,谁来认定这种“可开可不开”的会议?

  一般而言,“可开可不开”的会议有下面几种情形:纯粹为落实上级会议的会议,照抄照转上面会议的会议,把文件“转化”为会议的会议。

  从实际意义来看,这些会议又有多少是值得开、必须开、不得不开的?“会”来“会”去、开了又开,恐怕说来说去,还是会找到形式主义头上。因为相对到前线抓落实、撸袖干,“开会”是一个最好拿捏的软柿子,讲讲话、念念稿、鼓鼓掌,会后报道报道、宣传宣传,声音动静有了、态度精神也有了,然后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式获得莫名的“成就感”。

  个别领导干部面对工作任务,特别是一些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风险较大的工作时,借“开会”“下文”来摊派、下移工作中的个人责任,认为会开过了、文件下过了,自己的责任就尽到了,一旦出现问题,会议纪要和红头文件就成了减免责任、规避问责的关键证据。于是乎,这些“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就都需要开了。如此周转,何谈为基层减负,为干部松绑呢?

  其实,开会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开不开会议、开什么样的会议,都要回归到这一本质上来。除了需要与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共商性会议,除了需要针对重大问题开展交流的研讨性会议,除了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需要迅速传递某种信息的会议,都应列入“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再召开,完全没有必要让上级来裁定。(文艳)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