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警方提醒:毕业求职季“入职保证金”是骗局

2018-07-11 08:03:59 来源:人民网 作者:梁洪胜 周宗江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摘要】7月4日,刚从我市一所高校毕业的张敏(化名)在网上应聘幼教教师,一个“教育中介”要她缴纳1000元的“入职保证金”,求职心切的张敏立刻照做了。

  7月4日,刚从我市一所高校毕业的张敏(化名)在网上应聘幼教教师,一个“教育中介”要她缴纳1000元的“入职保证金”,求职心切的张敏立刻照做了。

  然而,她用微信转完账后却发现,“教育中介”人间蒸发了。民警告诉她,这是一个骗局,所谓“入职保证金”,不过是个幌子。

  网上求职 中介让缴“入职保证金”

  眼下正是大学生求职季,23岁的张敏最近忙着四处找工作。

  “今年的就业压力不小,大家都在投简历、参加各种招聘会,各显神通。我的不少同学陆续找到了工作,有的进了本地的企事业单位,有的则去了外地,而我投出去的简历却迟迟没有回音,说实话我很着急,所以从7月初开始,我就积极在网络上投简历,参加各种单位的应聘活动。”张敏说。

  7月2日,张敏在一个招聘网站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幼儿教师的信息,仔细看了一下招聘条件,张敏便拨打了网站上留下的电话。

  “一个自称姓李的男人接的电话,跟我说是一家教育中介的负责人,常年帮学校招聘教师。我简单说了自己的条件,他听完后说要审核。”

  7月3日,张敏接到了李某的电话,他告诉张敏,她通过了一家幼教机构的资格审核,对方开出每月3000元的工资,且正常缴纳各项保险,办完入职手续后,张敏9月就能上班了。

  “我得提醒你,由于名额有限,办理入职手续时,幼教机构让你缴纳3000元的‘入职保证金’,等你上班后就退给你。”李某在电话里说。

  “我刚毕业,手里没那么多钱,能不能少点儿?”张敏说。

  一番讨价还价后,张敏的“入职保证金”最终降到了1000元。

  交完入职保证金 中介人间蒸发

  “你用微信转这笔‘入职保证金’吧。”李某在电话里说。

  张敏闻言起了些疑心,但一想到这笔“保证金”在入职后还会退还,很快就打消了顾虑。7月3日,张敏加上了李某的微信,将钱转了过去。

  可接下来,张敏却越来越忐忑,既然是应聘教师,为什么对方没提与幼教机构签合同的事?

  当天晚上,张敏再次联系李某,发现对方已将她“拉黑”删除,她再次拨打对方电话,已无法接通。这时张敏才意识到,自己受骗了,于是她立刻报了警。

  目前,警方正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

  警方:“入职保证金”别给 入职协议要签

  7月6日,记者联系了新东派出所的周警官。据他介绍,每年毕业季都是各类针对毕业生实施的诈骗案件的高发期,犯罪分子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社会经验不足、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实施犯罪,常见套路有以下几种:

  1、巧立名目收钱

  一些皮包公司和中介机构在招聘会上接收简历后,会电话通知应聘者来面试,随后以办工作证、居住证、统一职业装、入职培训费、工作押金等名义收钱,再通知应聘者上班,工作就是以公司的名义再去招聘会上招人骗钱,以此无限循环。

  2、打出高薪的幌子

  有的公司在招聘时打出高薪、高提成的诱惑,应聘者面试后才知道是有责任底薪的,必须完成一定业绩才能拿到提成,否则真正到手的工资根本维持不了生活。

  3.招刷单员、打字员

  有些不法分子以“兼职”为借口招聘刷单员或打字员。通常一开始他们会给应聘者一点好处,如果应聘者想继续做,就得交押金,不法分子拿到押金后就会跑路。

  “我建议毕业生,应聘时一定要先检查入职公司的资质,入职前要签订合法合同或协议。遭遇诈骗,要留存证据及时报警处理。”周警官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