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纪事 满园风景溢芳香

2019-04-25 22:44:13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陈兴多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走进路桥区新桥镇金良社区的农村文化礼堂,只见白墙黛瓦,绿意盈门。这里不仅有书香满园,更有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意工作室。

  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从盆景到风景……行走在台州大地上,绽放在乡间的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了各地的文化地标、群众的精神家园。

  如今,穿行在阡陌中,昔日破旧的宗祠、厂房“华丽转身”。你看,礼堂里,展板高悬,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俗乡情,孕育着崇德向上的文明新风;你听,村子里,百姓打起了快板唱响了村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改变。

  市委、市政府将礼堂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已经连续7年将礼堂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以“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队伍常驻”为目标,我市全面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有标准、管有机构、用有队伍、育有主题”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年新建礼堂478家,已累计建成礼堂1495家,建成率达49.1%。其中创建四星级农村文化礼堂78家,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38家。

  迈入新阶段,在更加成熟有效的体制机制管理下,台州农村文化礼堂焕发了无尽生命力。从起步时的单一文化活动场所,到现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台州农民的幸福家园日益美好。

  有效管理,让文化礼堂“活”起来

  在天台县南屏乡山头郑村的文化礼堂,一年四季活动不断。有一回,南山南农民艺术团来到该村文化礼堂演出越剧《绣球缘》,吸引了周围好几个村的村民前来观看。说到这次演出,该村的文化礼堂管理员说,村里老老少少都爱听戏,就在网络管理平台“下单”,总部轮值单位接到申请后,当天就跟村里及相关部门对接,不出三天,演出时间就定下来了。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覆盖面不断扩大,生活富足的百姓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如何让文化礼堂更好地“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随之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着力破题,我市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了以县级礼堂总部、乡镇礼堂分部和村礼堂理事会三级组织为架构,以管理信息化、服务社会化、人员专职化、活动常态化为目标的礼堂总部管理体系。

  在天台县福溪街道莪园村,一栋青砖建筑别具一格,这里就是天台农村文化礼堂总部所在地。它与莪园村文化礼堂共享共建,承担着村礼堂项目审批、建设指导、资源统筹、监督考核等职能,向下对接乡镇(街道)礼堂分部。

  礼堂分部则以各乡镇(街道)文化站为依托,组建10支以上专兼职文化骨干队伍,承担区域文化礼堂管理和服务工作;村礼堂配备专职管理员,细化落实工作。“这就实现了‘有人管事、有人办事’,打通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天台县有关负责人说。

  为了建强“神经末梢”,各地各显神通。路桥区从2017年末就开始使用“路桥礼堂e家”APP。它集风貌展示、考核评估、信息发布、资源对接、实时互动为一体,有效地打破了信息“孤岛”,为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长效机制建设提供了一个智能高效、客观真实、常态长效、开放和合的管理平台。温岭市每月举办管理员培训会,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持续提高管理员工作能力;临海市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开展实时排名、周周通报、月月评比,激发礼堂管理员积极性。

  目前,礼堂总部管理体系已经在我市全面推开,9个礼堂县级总部、129个乡镇分部、1495个礼堂理事会均已建成,全市礼堂“e”家APP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日常应用,礼堂建设进度、管理使用情况、文体活动开展等信息全部纳入体系。

  丰富内容,让礼堂使用更加常态

  “文明行动实在好,山坳窟窿树新风,上街入市新貌见多少。文明城镇现成效,富山环境改善了……”在黄岩区富山乡的文化礼堂里,时常响起乡村大使周宝自编的顺口溜。

  无独有偶,在仙居,草根讲师们上山下乡,用土话讲出大道理,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无论是黄岩的乡村大使驻堂制,还是仙居的草根讲师进村坐堂制,都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群众带进了礼堂,把乡村振兴曲唱进了大家的心坎儿里,把文明乡风传进了千家万户。

  “大家越来越喜爱文化礼堂,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礼堂。”走访中,几个村支书不约而同地说,它是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也是村里笑声最多的地方。

  近年来,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呈现出了可喜的变化——礼堂开放逐步提高,礼堂使用趋于常态,群众受益匪浅。

  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活动的载体多种多样。据统计,去年,我市各地在礼堂中开展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800余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1000余场,“我们的村晚”1000余场。全市礼堂开展各类宣讲3121场,参与群众11.8万余人;共组建礼堂志愿者队伍4692支,开展志愿服务8000余场。

  “不但场次多了,活动内容也丰富了。”椒江区洪家街道挡港桥村村民林正东说。

  以黄岩区南城街道的山前村文化礼堂为例,它常年为村民们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免费的暑期书法培训课更是文化礼堂的“金字招牌”。

  几年来,我市每年推出1200多项农村文化礼堂“大菜单”服务项目,去年共举办培训、讲座、辅导、演出等各类活动2000多场次。路桥、玉环等地推出的“礼堂淘宝”活动、公益服务“志愿库”、“天宜模式”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礼堂建设。2018年,全市共开展社会化礼堂服务活动980多场次,群众参与6万多人次。

  情有所寄,构筑农民群众精神家园

  朴素的舞台搭起来,欢快的节目演起来。今年春节期间,一台台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村“春晚”在各地文化礼堂精彩亮相,带给村民一场场文化盛宴。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了“我们的村晚”,节目由全市九个县(市、区)文化礼堂选送,400余位来自基层的农民自编自导自演了歌舞、戏曲、情景剧、小品等12个节目。这些取材于农村,真实反映新时代农民生活新面貌的节目受到了群众追捧。在互联网上,“我们的村晚”直播期间点击量达17万人次。

  小小的舞台,演绎着乡村群众的精彩故事,传递着乡音、演绎着乡愁、凝聚着乡情。基层群众的表演和创作热情,在这个舞台上得以全面绽放,村民的归属感、道德感、责任感和认同感在这里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同样,翻开泛黄的纸页,里面记录着旧时的闲情;走进肃静的展馆,陈列着的是人们耕作生活、打鱼造船的点点滴滴。我们发现,多年来,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推陈出新,而始终不变的,是构筑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

  广泛组织开展文明村镇、“和合家庭”创建、“最美”系列评选、乡村婚礼进礼堂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乡村十礼”和“我们的村晚”等礼堂活动逐渐成为台州新民俗,我市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抓手,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椒江区通过“一村一品”,展示“根”上的文化内涵。孩子们不但学草根技艺、讲民间故事,也做传统游戏、办祈福迎新,民俗文化的精髓印在他们心头;在玉环的沙门镇,11座农村文化礼堂各具特色。当地在推出“文化礼堂共享圈”理念的同时,重点提炼孝善文化,开展孝善文化下乡、孝善志愿服务、孝善榜样评选等活动,让崇德尚贤的文明之风劲吹;三门县则积极探索“礼堂+旅游”模式,打造4条“礼堂人文景观带”,其中2条已列入县重点推荐旅游线路……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我市作了题为《以总部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让农村文化礼堂“活起来”》的经验介绍,并有38家农村文化礼堂获评五星级,总数列全省第二。随着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乡村文化未来可期。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