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蜀山区“多元合作互助”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2019-11-11 08:27:06 来源:人民网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杨小兑 字号:T|T

  为进一步建设好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蜀山区以西园街道为试点,探索“政府倡导,社工主导,居民参与,医养支撑,社会助老”多元合作互助的居家养老新模式。

  自2012年以来,合肥市蜀山区各街道相继成立了街道社会服务中心、文化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平台;2016年,蜀山区西园街道与安徽乐邦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首个街道级文化养老PPP模式专项基金,开启探索社区居家合作养老新路径;2019年7月在西园街道美虹社区试点,成立了首家社区“居家养老合作社”。合作社以专项基金为资金支持,以专业社工团队为技术支持,整合多元养老服务力量参与,以各类养老服务项目为服务载体的一种“多元合作互助”的居家养老新模式。

  打造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搭建平台,完善设施。社区居家养老合作社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展服务,合作社社长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下设监委会、执委会和社委会。其中,监委会主要由街道办事处分管副主任、街道社区建设部主任、社区书记、第三方项目负责人组成;执委会由区民生社会工作服务社负责人、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合作社项目社工、小区治理项目社工组成;社委会由合作社入社社员组成。

  设立基金、保障经费。街道通过企业捐赠和认领项目、公益筹款等多种渠道引入外部资金为合作社提供支持。基金由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管理,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由捐资人、街道办事处指派相关人员共同组成。

  整合资源,精准服务。通过政府购买引进专业社工,调研辖区老人的需求,为合作社设计相关服务,并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包括辖区企业、孵化和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热心居民骨干等等。社区居家养老合作社再将这些资源以及纳入合作社的社员并进行分类,包括精准受益、普惠受益、爱心慈善、志愿服务、医养服务、文体服务、便民服务社员七大类。其中,精准受益社员是指60岁以上生大病、失能、残疾,70岁及以上孤寡,80岁及以上空巢独居的老人。合作社有经费支持社员队伍、志愿服务社员队伍、医养服务社员队伍、文体服务社员队伍、便民服务社员队伍等5支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一体化服务。

  跟踪评估,确保成效。街道以项目化的手段运营居家养老合作社,同时引进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来评估社会服务项目开展的成效。专业评估包括立项、中期和末期评估,分别在项目开展初期、中期、末期进行。评估方式包括自评、实施项目资料评估、项目展示交流会等。在评估之后,评估方会出具项目立项建议、中期和末期评估结果及建议。同时,发挥合作社内监委会的作用,以合作社目标为导向,通过月度汇报、定期收取建议的方式跟进合作社服务的开展,并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完善。

  新型养老模式有成效

  五社联动机制,实现居家养老规模效应。通过社会服务平台,专业社会工作者,将社会资本、社区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联动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合作社的经费以及人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广泛发动辖区企业的作用,吸纳各类服务社员,以点带面,有效的改善了以往基层养老机制中的弊端,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的规模效应。

  精准化、服务清单化合作模式实现居家养老系统化。社区居家养老合作社通过对精准受益社员需求的细化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菜单,随着合作社各类社员的递增,准受益的综合性服务系统。

  多元参与互助合作实现居家养老模式成功转型。社区居家养老合作社统筹合作社内各类社员,分层发挥不同社员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角色和功能,构建服务丰富化、社员活跃化、组织多样化、资源聚焦化的多元互助合作居家养老模式,实现由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向新型居家养老模式转型。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