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姜国龙:栽下脱贫“摇钱树”念好绿色“致富经”

2020-09-10 16:42:01 来源:宁乡市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段华良 朱佳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脱贫攻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拔掉“穷根”。2020年,我市产业扶贫工作聚焦群众稳定增收和市域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抓龙头、带产业、建基地,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发展活力,增添发展后劲。让扶贫由“输血”变为“造血”,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目前,我市已铺排产业扶贫项目131个,涉及87个项目实施主体,覆盖220个村、贫困户19034户、贫困人口54210人。通过项目实施,预计贫困户户均收益可达4000元以上。

  喜看果园挂硕果

  天蓝水澈秋风起,树绿枝满又丰收。8月29日,位于黄材镇青洋湖畔的长沙市农业农汉有限公司果木基地里,沩山乡同庆村脱贫群众姜国龙正在挥汗如雨地忙碌。

  “今年猕猴桃进入丰产期,估计可产5000余公斤,品种有红心、蓝心、黄心,在国庆前后就可以出售了!”姜国龙一边剪枝一边愉悦地告诉记者,他是沩山乡同庆村人,在黄材镇租了60余亩地,种植脆桃、黄桃、紫桃、猕猴桃、糖橙、红皮犁、黑宝石李子、苹果、西瓜、草梅、红薯和玉米等多种瓜果粮食。

  “去年我的整体收入大概在18万元左右,今年丰产丰收,肯定要超过去年啦!”姜国龙掐着手指头一项一项地算起收入。

  “今年黄桃收获10000多公斤,菜桃收获5000多公斤,收入就有14万多元,梨子、李子的收入还不算在内。”姜国龙指着藤上挂满了的猕猴桃表示,猕猴桃至少收6万元,甜橙能收获近3000公斤、10亩草莓大棚正在播种育苗中,“总收入嘛,嘿嘿,至少有二三十万元吧。”

  从猕猴桃园里出来,姜国龙又背上割草机,戴上口哨,一边往甜橙园里走,一边吹响口哨。数十只大黄鸡及大白鹅闻声而动,从打开的园门鱼贯而入。“鸡、鹅全吃玉米和野食,从不喂饲料。我的果园也从不打农药,是纯绿色食品。”

  烈阳当头,天气闷热。但姜国龙依然在甜橙园里除草至响午,才在爱人的呼唤中归屋。“我从小就出入田间地头,在山里溪边摸爬滚打,插秧拌禾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之一。种植、养殖是我毕生所爱,能够天天看着我的那些果树长大挂果,我觉得开心,从早做到晚也不觉得累。”姜国龙放下割草机,接过爱人递过来的湿毛巾,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收获是找了一个好堂客,干起活来更有劲了!”

  脱贫致富沐党恩

  “真的特别感谢党和政府,还有各级领导对我的关心支持,要不然就没有今天的我。”一坐下,姜国龙来不及喝口水,就开始说起他的创业史。

  2014年,姜国龙在黄材镇租了一块地,开始种植果树。在政府干部和自己的努力下,姜国龙获得了宁乡农商银行的免息贷款,为西瓜和黄桃种植基地争取到了项目资金。

  2016年,为了方便管理35亩果木基地和100多亩油菜田,姜国龙在果园里搭了一个棚,吃住都在棚子里。每天,他在果木基地里辛勤耕耘,除草、剪枝、施肥……这一年是姜国龙大丰收的一年,光销售菜籽、菜油的纯利润就有1万多元,西瓜、草莓、黄桃等水果销售实现增收5万多元,“滴灌式”资金补助有3000多元,被评为“湖南省长沙市农业技术种植大户”。

  2017年,姜国龙的果木基地继续壮大,种植了更多品种的水果,并申请成立了“湖南省长沙市农业农汉有限公司”。然天有不测风云,7月份在西瓜即将上市时,遭遇特大强降雨,果木基地损失惨重。但姜国龙没有气馁,在沩山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姜国龙重新鼓足干劲,再次贷款创业,修复果木基地,新建草莓大棚10亩。2017年10月,草莓开始挂果,11月份开始销售,每天有六七百元收入。

  2019年,姜国龙的果木基地收入18万余元。

  致富不忘帮乡邻

  “有10多个贫困劳动力在我这做事。工资一年多的有10000多元,少的也有2000多元。”姜国龙不仅自己脱了贫,有了奔头,还帮助附近乡亲实现了增收。住在附近的妇女、老人不用出远门,平时可以在姜国龙的果木基地做零工。为了带动其他贫困户致富,姜国龙还表示,只要有需要,可以随时为他们进行培训,教果树种植技术。

  吃苦换来致富甜。姜国龙表示,现实中,贫困的原因千万条,唯有学会吃有用的苦,才能换来致富的甜。“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家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来越好。”姜国龙表达了自己的脱贫心声,“作为贫困户,必须增强‘脱贫主角’意识、树立致富的决心和信心。脱贫致富政府支持只是外力,社会帮扶只是辅助。只有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让自己真正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下一阶段,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持续进行产业帮扶,让贫困户实现持久增收,巩固脱贫成效。多方面保证实现充分就业,实现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沩山乡副乡长王科告诉记者,该乡共有精准扶贫户460户1493人,根据每户的情况和致贫原因,采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方式,一个方面,着力于帮扶措施的落实,主要是实现精准扶贫政策全覆盖。另一个方面,着力于产业和就业,根据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农户,重点实施茶叶、水果、养蜂产业。目前,该乡有373户贫困户发展了产业,产业年人均增收约4000元。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