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左后旗入选首批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2019-06-19 15:49:33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慧玲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摘要】6月的一天,记者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努古斯台嘎查,见到了正在林地里浇水的牧民春梅。她说这个季节就是在林地里打工,栽树、浇水、剪枝等等,每天能拿到100元的收入。

  6月的一天,记者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努古斯台嘎查,见到了正在林地里浇水的牧民春梅。她说这个季节就是在林地里打工,栽树、浇水、剪枝等等,每天能拿到100元的收入。虽然每年造林季的时间有限,一年下来,春梅和丈夫在植树和护林上的收入也能达到2万元。

  春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家有580亩地,由于沙化严重,其中的520亩都不能耕种。2014年,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启动,春梅将沙化严重的土地全部流转给国有林场,拿到5万元流转费后购买了4头基础母牛发展养殖业。

  “我们这里是黄牛之乡。养牛每年能收入2万元,种地能收入2万元,加上在林地打工的钱,现在全家年收入有6万多元。”春梅说。

  春梅一家人收入的变化,得益于2014年通辽市实施的“生态修复促扶贫”双千万亩生态修复工程。面对生态造林缺少资金,缺少人工和造林成活率不高的实际,科左后旗把生态恢复和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流转了项目区农民的沙化土地,再让农牧民以务工的形式在自家沙地上植树造林。为了解决树苗外运费用高等问题,旗里以造林补贴的形式,选用当地一批有劳动能力的农牧民成为以育代造示范户,承担起育苗工作。

  为了解决造林成活率不高问题,该旗从苗源抓起,不再从外地购进苗木,而是让贫困户家家育苗,参与生态建设,然后从他们那里购苗,不仅解决了贫困户收入问题,还解决了苗木运输成本高、造林成活率低问题。

  2014年,科左后旗通过生态修复促扶贫工作,开展了人工造林、封禁保护、飞播造林种草、退耕还林等工程,引导农牧民转变经营方式,退牧还草、为养而种。向绿色发展要效益,减轻草原承载压力,让生态系统修复与贫困人口增收相结合,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贫困农牧民通过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脱贫增收。

  生态修复促扶贫工作的开展,使全旗3万多农牧民人均收入从2387元增长到5553元。目前,88万公顷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森林面积增加到24万公顷,沙地治理项目区内粮食单产增幅最高达81%,牧草单产增幅最高达50%。今年5月中旬,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全球减贫伙伴研会上,科左后旗的生态修复促扶贫案例从全世界提供的110个减贫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了首批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生态好了,环境美了,农户富了,这正是生态修复工程给我们带来的福祉啊。”春梅感慨地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