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江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具有幼年期岩溶地貌发育特征和标志

2017-02-23 00:32:16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凤铎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湄江风景区风光奇特,景点集中,景观齐全,具有奇景、险境、神旅之特色。拥有一代帝陵、二湖秀水、三道岩门、四片绿洲、五座寺庙,六大飞瀑、七里峡谷、八面险峰、九曲湄江、十处绝景、百个奇洞、千块巧石、万树腊梅等秀美景观。湄江地质地貌为低山岩溶地貌,地质构造独特,岩层裂隙发育完全,岩溶地质作用充分。如香炉山的“天弹待发”,仙人府的“天生桥”,观音崖的“莲花涌泉”,龙泉峡的“S型曲线深沟”,藏君洞的“天然壁画”等均为世界稀有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研科普价值,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为主体,梅山文化为内涵,岩溶地质遗迹为特色的综合性景区。

  天生桥

  位于仙人府-香炉山景区内,俗称送仙桥,为一座典型的碳酸盐岩三孔自生桥。其桥南为一座单孔桥,高40m,跨度10m,为内仙桥,过小溪,便见一座双孔桥,高50m,跨度30m,为外仙桥,两桥扭曲连为一体,组成一个三孔立交桥。溪流从桥下通过,桥旁有4座小石峰,似四个桥墩,似一座即将完工的多孔天生桥,该天生桥在目前碳酸盐岩溶天生桥中极为独特,根据查新资料,是我国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双曲三孔自生桥。

  该桥位于涟邵盆地车田江向斜之东翼,公园西部寨背岭之南。车田江向斜核部为三叠系大冶组灰岩,两翼为二叠系栖霞组与茅口组灰岩,而天生桥则出露于茅口组灰岩中。该桥的形成明显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重力崩落作用有关。桥的南边为仙人府溶洞,溶洞长280m,平均宽30m,高60m。洞内地下河与天生桥下小溪贯通,小溪高出地下河35m,从小溪进仙人府洞形成一高30m之瀑布,随之瀑布流水入仙人洞,构成洞内之暗河。由此分析在桥未形成前地下河管流径位置应包括仙人洞及桥下小溪河床位置,地下河管道经过地下水径流长期冲刷,对管道顶、壁的长期溶蚀作用,使管道不断加高加宽,形成溶洞,而溶洞顶部的近水平岩层及垂直管道的裂隙发育,使顶部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落,被流水带走。由于拱桥分布的地下河管道形成的溶洞靠地表很近,裂隙发育的部位,岩块全部崩落而被水冲走;裂隙不发育的部位,岩块残留于管道(溶洞)之顶上及两侧,缓缓形成了现存的双曲三孔桥。此桥是国内一座典型的碳酸盐岩溶地貌景观,应属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

  塞海莲花涌泉

  莲花涌泉位于观音崖-藏君洞景区内,为一大流量的上升涌泉。涌泉流量最大5000L/S,最小500 L/S,为一终年不断水的涌泉。泉水从5个环抱的泉眼中涌出,每个泉眼动水直径1~2m。此泉分布在莲花池中,远看似莲花朵朵,荡漾池中,近看如水沸腾翻滚,为我国目前发现的几个奇特上升泉中的一个。国内比较著名的涌泉如山东济南的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其泉眼为三个,涌水量为1500L/S,而公园内的莲花涌泉无论从泉水的流量上,还是涌泉孔数量、景观特色及持续性上,都超越了山东济南趵突泉,是一具有国内典型地学意义的水体景观,属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