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端鼓腔”后继乏人 传承人盼培养专业人才

2019-02-16 17:22: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孙宏瑗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与其他地方戏相比,端鼓腔的伴奏乐器较为单一,易于学习掌握。”丁立新介绍说,其演唱调门适合一般人,且对演出场地要求不高,演出时乐队和演员可随时交流互动。

  丁立新希望端鼓腔从“敬神”的状态解放出来,并融入现代表演元素。通过建立专业团队等方式,培养专业人才,以让更多人了解与喜爱端鼓腔。

  2007年,丁立新成立了东平县渔家端鼓腔文化戏社,现戏社有三十余人,每周平均有三场演出 。除此之外,其团队还参与公益演出及送戏下乡活动等。全年约演出二百场。

图为端鼓腔表演伴奏乐器羊皮鼓。 苏本善 摄

图为端鼓腔表演伴奏乐器羊皮鼓。 苏本善 摄

  记者了解到,“端鼓腔”又名“端舞戏”“端公戏”,其流传于渔民集中生活的河、湖、海沿岸,传入东平已有百年历史,原是为敬河神,现为渔民庆贺丰收、婚娶寿宴、续家谱等活动中的“表演常客”。

  “过去,渔民常年忙于水上捕鱼,生活单调。身乏体倦时,哼上几句端鼓腔,消解在水上生活的烦恼。”东平县宣传部副部长尹燕勇说,现在,人们常在节庆之时演唱,以丰富业余生活,净化心灵。

  据尹燕勇介绍,端鼓腔的曲目来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共有五十余个,代表性曲目有《刘文龙赶考》《十二小样》等。其唱腔包括七字韵、十字韵、叠断桥、榔头调等,主要伴奏乐器为羊皮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