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知道这三首最顶级的诗词 什么都懂了!

2021-02-26 11:28:0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韩可胜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今天元宵节。从腊八开始过年,到元宵结束,明天就要上班了——很抱歉,我是说古人,不是说你我,古人的长假真的是长啊!在大年初一讲《元日》的时候说过,元是最大、最早的意思。正月为元月,夜晚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叫元宵,又称元夕、上元节。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抓住假期最后的尾巴彻夜狂欢,感慨长假过得太快了!根本没有想到,他们后代长假只七天——还有两天是调换的。写元宵节的诗词很多,但是我认为,不是专业的诗词研究者,会了这三首诗词,那么历史、文化、风俗全懂了,用不着背一大堆——要背的其他诗词多着呢。带★的建议背诵。

1614309942202809.png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星桥,星津桥,洛阳城横跨洛水的三座桥之一。铁锁开,京城开禁,任百姓通行。游伎,满街跑的歌女、舞女。秾李,打扮得艳若桃李。落梅,曲调名。金吾,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玉漏,用玉做的滴漏,计时器。

喝着酒,化着妆,唱着歌,约着会,干着春天干的事情……整个神州大地,简直就是放大版的天上人间。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这个词就是这里发明的,从发明出来就特指元宵灯景。唐时,京城每晚都要戒严,一年只有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例外 。武则天时,元宵大放花灯,金吾不禁,观灯者人山人海。文士数百人赋诗纪事,据说当时有三个人的诗歌为最佳,大浪淘沙,到今天为止,只有苏味道的诗传诵不绝。下面两首轮到宋词了。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节晚上,真的是只看灯光、看烟火吗?当然不是,最要看的还是美女。本来美女是分散的,你就是上街也难以碰到那么多,元宵节晚上例外,大家都合情合理关键合法的出来了。特别是那种职业女性,你懂的——“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很多多啊。

1614309975662148.png

“月上树梢头,人约黄昏后”,一年过去了,再到花市上来找她,却没有找到,那她自然也不是他的妻子和微信上经常联系的朋友了。那她究竟是什么人呢?你该有点知道了吧。

如果还不知道,我们来看《水浒传》。话说那一年元宵,“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赏灯观景,风流快活。水泊梁山落草为寇的宋江也耐不住寂寞,带了一干兄弟,夜入都城,直奔名妓李师师而去。而宋徽宗这天晚上也通过地道,从宫里直接来到李师师的青楼闺房——这就是“人约黄昏后”,结果差点打了起来。难怪,古代诗词中把元宵节叫作“良辰”、“良宵”的特别多。

1614309997348173.png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源自苏味道发明的词“火树银花”。东风,春风。星如雨,形容焰火纷纷,乱落如雨。宝马雕车,豪华、装饰精美的马车。凤箫,箫的美称,泛指各类乐器。玉壶,比喻明月,也可以解释为灯。鱼龙舞,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古代妇女头上佩戴的装饰品,形容她们这天的盛装打扮。他,古时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百度”就是从这里取名的)。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注意,不是形容灯火辉煌,灯火阑珊与灯火辉煌是反义词,经常有人搞错。

这首辛弃疾写的《元夕》,比起欧阳修的词更加著名,甚至有人认为这首词出来,所有写元宵节的诗词都可以作废了。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其实写作也有水平高低的,而且不是水平高的每一篇作品就都好,古人的文采比拼也很残忍的。

这首词前面写无限的灯光、烟火、豪车、香气、音乐,好一个极乐世界!后面写到有很多很多的美女,穿得很好,打扮得很漂亮,身材婀娜,笑语盈盈,体香迷人,但无奈都不是我要等的。在万千人海中,我万千次寻找,正在失望的时候,突然回头看见,她就在灯火稀疏的地方——那种寻寻觅觅才发现佳人的惊喜,溢于言表。把辛弃疾从地底下揪出来问问,这是良家女子吗?不要问,真相都是残酷的。但是诗词既然很美,大家也不要追究了,否则怎么教孩子呢?你知道就行,孩子长大了也会懂的。关键当时这是合法的。不能用现在的法律和道德去要求古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