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炮爇炙十八般厨艺 烧烤千百年前已埋下“馋虫” 看古人如何点亮“夜间经济”

2020-08-07 08:24:14 来源:人民网 作者:孟丽媛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夏天的夜晚,很多人都将夜宵“C位”留给了烧烤——肥瘦比例恰到好处的肉串在烧得正旺的炭火上滋滋冒油,一把辣子,一把孜然,晚风都变得诱人起来。

  时至今日,烧烤食材包罗万象,丰富的调味品更增鲜香,几把椅子围在桌旁,一架烤炉便是国人的“深夜食堂”。其实,爱吃烧烤这件事,古人早在千百年前就埋下了“馋虫”。

  烤炉:一个古代饕客的自我修养

  烧烤,古代称之为“炙”,上半部分为肉,下半部分为火,是肉放在火上烤制的象形字。早在数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已开始使用天然火烤制食物。

  烧烤是古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标志。《礼记·礼运》记载:“(昔者先王)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以炮以燔,以亨(同‘烹’)以炙”。传说中,是伏羲教人们佃渔畜牧,取“天火”将肉烤熟。

  烧烤载入国人饮食谱系历史悠久,考古学家在距今七千余年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发现了古人专门烤肉的器具;距今三千余年的二里头文化中,大量烧焦的牛骨和猪骨说明烧烤是当时烹饪肉食的重要方式。文字记载中,《诗经·小雅·瓠叶》便讲述了主人烤制“可爱兔兔”招待贵宾的故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及至秦汉,皇室宫廷、达官贵族对烧烤爱不释手。《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常具此二炙(鹿肚、牛肝),并酒二壶”。西汉南越王赵眜的烤炉设有兽首衔环,可以随意搬运不烫手,四角微微上翘还可防止烤串滑落。东汉画像石《庖厨图》呈现了古人切肉、穿串、烤肉的全过程,其中烤扦、铁烤叉、烤炉等已与现代相差无几。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东汉绿釉陶烤炉和烤扦上串着的蝉则充分体现了“古代饕客的自我修养”——在逝后的未知世界,依然抱着享用烧烤美味的美好愿望。

东汉绿釉陶烤炉。人民网 孟丽媛摄

  随着烤肉与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烤肉礼仪”也应运而生。《礼记·曲礼上》进食之礼中的“毋嘬炙”便提醒人们吃烤肉时不要大块吞咽,要在“俎”上切成小块进食。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