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甲骨上的中国自信——三大看点领略国博甲骨文文化展

2019-11-11 17:10:24 来源:人民网 作者:柴如瑾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般无咎全甲刻辞 国博供图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国博供图

明有蚀卜骨刻辞 国博供图

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辞 国博供图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 国博供图

1936年,YH127甲骨坑搬运 资料图片

  【艺境观象】

  商晚期,王室为了占卜和记事把文字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成就了穿越3000多年而不朽的甲骨文。

  1899年,甲骨文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被发现,历经120年而历久弥新,从掌间摩挲的古玩,逐步成为学人争相收藏研读的文化遗产,直至一门国际显学。

  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从文字的视角,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

  今天,记者带您透过甲骨文文化展的三大看点,讲述甲骨文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文学者们的卓越成就。

  看点一:最大的甲骨堆

  YH127,这个看似神秘的代号,是殷墟甲骨文最大一次发现的坑位,Y代表殷墟,H意为“灰坑”,即堆积坑。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汉白玉雕塑,便是这个坑位的甲骨堆积情况模型。当年,为了永久保存罕见的YH127坑原貌,一位技艺高超的石匠专门雕刻了此模型。

  雕塑摆放在如此显著的位置,显然是为了突显YH127的发现对殷墟甲骨文研究的重要意义。

  1936年夏天,安阳非常炎热,第13次殷墟科学发掘进入最后一天。下午4点,就在发掘快要结束时,YH127坑中不到半立方米的土中,竟然出土了3000余块龟板,数量极为可观,并且还没有清理完毕的迹象。考古队当即决定,把发掘时间再延长一天。

  第二天,发现更为奇特,坑中的埋葬物排列很整齐,而且甲骨仍在一筐筐地装运。显然,一块块取出卜骨已经不是最好的办法,需要特殊方法来处理。考古队创造性地想出一个方案,把它完整挖出来,装箱运走。

  经过四昼夜的挖掘,这块3吨多重的地下“档案馆”,被整块装在厚木板箱里,用铁丝牢牢加固。8天后,这箱珍宝历经波折后运抵南京,由董作宾等人进行“室内发掘”,共清理出甲骨17096片,其中完整龟甲300多版。

  经考据,这些甲骨为殷商武丁时期埋藏,是商王室有意保存起来的一批占卜档案。因该坑未经翻扰、蕴藏丰富,且出土甲骨具有甲多骨少、涂朱涂墨等特点,因而对甲骨学研究意义重大。

  此次国博展出的“般无咎全甲刻辞”就是YH127坑出土的完整龟甲。这片卜甲记叙了贞人为贵族“般”卜问征伐是否有灾祸,商王武丁断其没有灾祸。

  正如考古学家李济在《安阳》一书中的评价:“YH127明显居于整个发掘过程的最高点之一,它好像给我们一种远远超过其他的精神满足。”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