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新作《灭籍记》:于荒诞中追问“身份”与“命运”

2019-01-20 20:2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高凯 责任编辑:翎翾 字号:T|T

  “历史中的隐痛与深忧,藏着遍寻不遇的往事与乡愁。”从苏州小巷的市井生活,到乡镇与城市的变迁图景,四十年来,著名作家范小青的创作一直处于“求新求变”当中。在日前推出的新作《灭籍记》中,范小青于看似轻松的幽默荒诞之间,完成了对于“身份”与“命运”的一次严肃而深刻的探寻。

  《灭籍记》是范小青的长篇新作,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甫一问世,便入选“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榜”等多个重要榜单。

  “幽默荒诞之‘轻’与家国命运之‘重’——著名作家范小青《灭籍记》新书发布会”19日在北京举行。著名评论家阎晶明在发布会上表示,《灭籍记》是范小青创作历程当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部作品,因为这部作品虽然写的仍然是普通人、普通事,但无论是寓言的味道,还是形式上的先锋小说的自觉,都贯穿于作品的始终。

  “可以说,范小青写了一群有烟火气的、非常普通的中国人的生活的一面,她在更高的层面以及更深的主题意义上找到了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阎晶明说。

  范小青在《灭籍记》中对人的“身份问题”抛出了哲学性的终极提问,这是她在“荒诞现实主义”上的一次尝试,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待历史的一种个体反思和审慎的态度。

  整部作品颇具先锋文学色彩,通过一个平凡家族里小人物寻找“身份”的故事,范小青再一次展示了她直面现实生态、刻画底层民众的文字功力,她以简约细腻的笔触,道出了一种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沧桑与悲凉,写尽了几代人的生存现状与隐秘心事。

  关于《灭籍记》的荒诞性,评论家贺绍俊说,“这是范小青的一个写作特点,但她的这种荒诞性跟先锋或者说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性又不一样。我把它称为一种理性的荒诞,或者说荒诞的理性。”

  作家李浩直言范小青新作给人太多“意外”,“她做出了‘梦和现实完整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尝试。她不惮对自己突破,也不惮对我们已经习惯了的‘小说样貌’做出突破。”

  “很难想象一个有着‘深刻思考’和追问‘宏大问题’的小说会写得这样有趣、幽默和顺畅。在严肃的、我们常说的‘纯文学’范畴内,很少设置有这么多的悬念。范小青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她几乎让人惊艳的故事能力。”

  《灭籍记》中的“籍”是几张纸片,更是个人生存于社会之中的证明,它承载的“身份”负载了历史与哲学的多重复杂含义。家国命运的沉重化为轻松的语言,世俗与市井背后则藏着深不可测的灵魂,当所有真实走向荒诞,荒诞也成了最接近真实的色调。

  李浩认为,《灭籍记》是一则让人感吁和心酸的喜剧,“范小青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有着世界共性的问题:随着时代和它的变化,我们似乎越来越不信任‘具体’,越来越依赖于‘那张纸’来证明或确立自己,离开这样的确立,人们的真实生命、真实生活马上变得虚幻起来。《灭籍记》可以说是少见的有哲学思维的中国小说。”

  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缘起,范小青坦言,创作《灭籍记》的初衷就是想写一个以“回到苏州”为主题的故事。

  “苏州是一个特色非常鲜明的城市。比如说苏州的老宅,在我的心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也写过很多关于苏州老宅的小说、散文,比如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裤裆巷风流记》。到了《灭籍记》,我想用当下的眼光再去重新打量那些记忆中的苏州老宅。《灭籍记》其实建立在‘实’的基础之上,就是苏州老宅在今天碰到的那些普遍性问题。在动笔写《灭籍记》之前,我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的。但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正面去‘强攻’这些问题好像行不通。所以我就换了一个思路,使用现代的手法写《灭籍记》。其实最初‘寻找’这一主题只是小说的引子,但绕了一圈以后,又回到了原先那个‘寻找’主题。”

  而“身份”这个问题,范小青认为正是时代变化中产生的荒诞的东西,“时代发生转变的时候会形成缝隙。在‘新’与‘旧’交替的时候,旧规则没有被完全打破,新规则也没有完全得到确立,这时候就会产生缝隙。这个缝隙里面就是荒诞的种子,荒诞的种子就是文学的种子,这是非常好的写作的时代。”

  在谈到历史与记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时,范小青称,“事实上,对于那些有关历史的叙述,我通常持一种较为怀疑的态度,所以我会在《灭籍记》里有这样的情节安排。你必须要认识到,即使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在记忆上也会有误差。在我的小说里,关于历史的部分,从来不会作出特别确切的判断。因为有些事情即使是你亲身经历过的,你也很难做出百分之百的精准判断,更何况很多事情是他人经历的,而你只是一个身处其外的听众。”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