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优美整洁 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2018-08-16 09:51: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戴轩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茶源路位于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北起马连道南街,南至丽源路,全长913.3米。东侧有华睦大厦、兵团大厦、信和幼儿园、戎晖嘉园小区,西侧有警娃幼儿园、北京实验一小广外分校,人口较为密集。

  2017年5月,茶源路以其率先实现达标街巷“十有十无”标准,综合优美整洁的街面环境、街巷长与街巷自治共建理事会饱满的工作状态等因素,成为街道首批精品街巷之一。同年12月,茶源路通过市级达标街巷验收。

  “道路变宽敞 儿子周末回家更顺畅”

  居民徐大琴退休之后,单位在戎晖嘉园小区分了房,她在茶源路住了十年。“刚来时,看到这条路乱七八糟的,到处都是土。”她表示,当时道路没有修好,周围的小区也没有建起来,都是一片片裸土地。

  几年之后,茶源路终于修通了,但又出现了乱停车等问题。

  “人是随着周边小区兴建而来的,人一多,车也多了起来”。徐大琴介绍,茶源路路面比较宽,能同时走四辆车。比起需要支付停车费的车位,周围住户更喜欢把车辆停在“不要钱”的马路旁,加上路刚修好时没有红绿灯,更“方便”了随处停车的行为。

  在她印象中,“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都没有宽敞的时候,能走四辆车的路面,被挤压掉一半的空间,两侧仅能通过过一辆小汽车。如果是车身比较宽的车,尤其‘胆战心惊’,有时候不得不给车主打电话要求挪车。儿子周末回家,有时还要绕远路。”

  乱停车现象影响的不光是路过的车辆,还有行人和居民。她所住的小区就在茶源路旁,每天都要从这里经过,为了在夏天占一个树阴下的清凉位置,一些车辆会直接停在便道上,将盲道“截断”。行人经过时,本来在便道上走着,遇到横阻在道中的车辆,就得走到机动车道上去。

  “由于两边都停着车,行人看不清楚马路上的情况,对坐轮椅出行的老人非常不便,家长也不敢带小孩出来玩耍,因为怕出交通事故”。

  去年,周围居民组织起来,就乱停车问题进行协调。最后,大家同意将自家的车辆停入小区内或地下停车场中,还茶源路一个宽敞空间。

  “现在方便多了。”徐大琴说,乱停车的问题解决后,从这条路走过时,不用再绕来绕去,儿子周末回家,也能走得更加顺畅。现在坐轮椅的老人和小孩都可以放心上街了。

  达智桥胡同

  达智桥胡同位于宣西法源寺文化精华区内,东起宣武门外大街,西至金井胡同,全长186米,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椒山祠,此地也是“公车上书”旧址。现有130户居民,残疾人16人,低保7人,商户6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达智桥胡同两侧被无照经营摊位和违法建设挤占,胡同东口6家露天烧烤大排档,夏天更是经常营业到凌晨,胡同环境脏乱,人车混杂拥堵,扰民问题突出,居民希望政府改善居住环境。

  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广安门内街道协调区有关部门完成道路建设、架空线入地、精品胡同修缮等工作,胡同由3米拓宽到7米,并恢复了历史风貌,成为北京首条居住区步行街。

  “绿化箱为胡同增添不少色彩”

  韩宝森今年73岁,是达智桥胡同“土生土长”的老居民。在他记忆中,胡同原本是一条宽阔的商业街,分布着林林总总的商铺。“达智桥1号原来是卖早点的,旁边有卖果子盒的,接着还有裁缝铺、中药铺、理发馆……一路下来有二三十家店。”他介绍,达智桥胡同和里面的几条小胡同相连接,就像“胳膊连着手指”,当时街面宽阔,十轮大卡车也能顺利通过,商业十分繁华。

  后来,随着居民家庭成员增多,大家纷纷在门口搭起小棚,扩建建筑越来越多。当时也无人管理,胡同开始变窄了。

  近些年是胡同变得“最窄”的时候,除了扩建的房子,还挤满了小商铺。每天下午,五六十个摊位密密麻麻分布在胡同两侧,炸丸子的、卖臭豆腐的,各种味道弥漫空气。原先可通过卡车的胡同,变得十分拥堵。有一次,韩宝森的儿子开车经过,短短两百米,却用了半个小时,还经历过剐蹭事故。

  整治之后,胡同换了模样,违建逐步拆除,房屋外立面得到修缮,架空线入地,地面铺上小方砖……一条干净的步行街出现了。

  “现在胡同恢复了我小时候的那个模样。”韩宝森说,胡同里面绿化不足,街巷长为此放置了不少绿化箱,并给居民分发各类种子,为胡同增添不少色彩。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