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通天帖》: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与继承

2018-03-07 20:34:46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杨竞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据介绍,王羲之有八个子女,他的七个儿子长子王玄之、次子王凝之、三子王涣之、四子王肃之、五子王徽之、六子王操之、七子王献之均为名垂当世的书法家。王玄之与王肃之参加过父亲主持的兰亭聚会,在那个时代书坛名流同聚一堂的盛会中,工草书与隶书的王玄之有帖传世。王涣之擅草书,自幼模仿父亲书法,以至于达到形似的地步。至于王徽之与王献之,更是堪与其父并列争辉的书坛大家。王羲之唯一的女儿亦擅书法,其孙即王羲之的重外孙乃大名鼎鼎的南朝诗人谢灵运,谢灵运的书法据说也有王氏遗风。

  王羲之的旁系亲属也精书法。如其堂兄弟王洽、王荟(王导二子)皆为书家,王洽之子王繤留有《伯远帖》,为东晋王氏存世的唯一真迹,文中的伯远是王羲之长子王玄之,二人平辈。清乾隆皇帝创立的“三希堂”,即因收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繤的《伯远帖》而得名。

  王羲之四世孙王僧虔,及其二子王志、王慈都是当时的大书法家。与王羲之已隔近300年的其七世孙智永禅师,是从晋至唐中国书法转折的一个关键人物,他上承王氏家学,下启唐人书法,对欧虞颜柳书法有极重要的启发。

  董宝厚说,央视《国家宝藏》节目在介绍《万岁通天帖》时主推王羲之,但观众欣赏此帖时,切莫只盯王羲之,要把此帖置于中国书体演进的历史高度,才能领悟其中真味。

  谈到《万岁通天帖》的艺术价值,董宝厚认为其一是树立了鉴别“王书”标本。他说,如何认定“王书”的真实面目,并不容易;认定“王书”的某些作品可以作为鉴定标准范本就尤其不易。《万岁通天帖》的出现,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万岁通天帖》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以墨迹提供了一个南北书风相似的鲜明例证,有助于划分“王书”分期。《万岁通天帖》的第三个重大贡献是其中王羲之的《姨母帖》和王献之的《廿九日帖》与以往见到的并不一致,但其真实性无人怀疑。这些作品具有划分王羲之书法分期和揭示王献之书法本来面目的重要意义。

  武则天命弘文馆复制摹本保存

  董宝厚说,此帖中收录的是王氏一门真迹的摹本,因此《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氏一门书翰》,这个摹本的产生与武则天有关。

  武则天精通文史,熟谙艺术,尤其爱好书法,对于王羲之的字帖,更是爱如至宝,曾遍寻王羲之真迹。有资料介绍,就在武则天苦求王羲之真迹而不得之时,凤阁侍郎王方庆向武则天奏道,自己是王羲之的十世孙,本来有40余幅王羲之的真迹,在贞观十二年(638年)献给了唐太宗。如今自己手中还有一件,因世祖献之和其他几个祖上都擅书法,所以这件书法实则是十卷,愿意一并献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