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不透的《寓言》(序与跋)

2017-11-15 10:22:40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陶 洁 林 斌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寓言》:(美)威廉·福克纳著,林斌译,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提到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书评界普遍有这样的说法:

  如果读者想要接触到诙谐轻松、平易近人的福克纳,那他该尝试《我弥留之际》;要想寻求侦探小说般的新鲜刺激感,可以去找《圣殿》来读;假如想读有一定难度却能令人收获颇丰的福克纳,那就要把《喧哗与骚动》推荐给他;倘若要选出福克纳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那该是《押沙龙,押沙龙!》;万一有人追求的是阅读难度和挫败感的刺激,那就试着读一读《寓言》吧。

  最后一点虽为笑谈,却也不失真实性:这部以战争为背景和题材的作品的确是被全世界的读者贴上了晦涩难懂的标签,几乎将其打入了冷宫。

  《寓言》是福克纳最难懂的一本书,也是他篇幅最长、叙事最宏大、人物最多、写得最为辛苦的小说,从构思到完稿断断续续花了十来年的时间,甚至为了提醒自己小说的脉络还把大纲写到书房的墙上。

  小说发表以后,他得了两个大奖——1955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小说奖。然而当时的书评都是批评多于赞扬。评论者从结构、主题、手法等各方面加以批评,认为小说杂乱无章,难以理解。即便是大批评家,在肯定小说有“极具震撼力的场景”“雄心勃勃的构思”等优点的同时,总还是会提出一些不足之处。最严厉的是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新批评理论派的主将罗伯特·佩·沃伦。他直截了当地说,小说是“巨大的失败,也是极其令人厌烦的一本书……其构思混乱不堪,实现这些构思的过程也混乱不堪”。

  有意思的是,福克纳自己却认为《寓言》是他的“杰作”,在他的书信里面几次称之为他的“史诗”,乃至他的《战争与和平》。即便在他自我怀疑的时刻也表示,这是一个宏大的想法,而自己又一直离它太近,“这就像是近距离地站在一头大象身边;过了一阵子,你就根本看不见这头大象的全貌了。”他想通过小说告诉人们那些在他看来“非常重要的事情”。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