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农家院到五大展室万件展品 木作博物馆变身社会大课堂

2017-11-10 12:16:16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全馆被进入院子的通道分为东、西、北三块区域:西边由王文旺原有的收藏室改造成展区,目前共有五大展室;东边以前是工人们修复古董家具的车间,现在经过彻底改造装修,一半是教研中心,由贯通的两间大教室组成,用于互动实践、教学培训,另一半被开辟为新的展室,“明清家具展”刚刚开始布展;北边一扇大铁门背后,有王文旺的藏品库、缩减规模后的家具修复部和尚未“开垦”的闲置空间。

  “所有这些加起来有1万平方米,展览部、宣教部、修复部,一个博物馆该有的部门我这儿都有了。”只有初中文化的王文旺说起博物馆专业知识来头头是道。当被问及这些改造是否经过“高人”指点时,他连忙大声否认:“哪有人指导啊,都是我这几年在各地文博会到处办展、参观别的博物馆时偷偷学来的。”

  埋首纸堆

  为每件展品排队归位

  展室里的陈列,经过了精心的整理和编排,一改某些民营博物馆给人展陈混乱粗糙的印象。五大展室里的100多个系列、上万件展品,全都是王文旺经过研究后分门别类整理展示出来的。白天修复展品、归类摆放,晚上就在书房里查找资料,琢磨某些老物件儿可以做成一个什么系列的展览。

  王文旺的书房里,摆满了历史、文学、文物等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书桌上堆着他正在读的《中国家具史图说》和《幼学琼林》。对于前人已经研究得比较成熟的内容,他正好奉行“拿来主义”,按照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展品分类,比如“度量衡”“传统乐器”系列等。有些书上根本找不着、甚至从来没人将其看作一门学问的,就全靠他自己琢磨。

  做了几十年的木匠,他发现每件木作家具上都有不同的优美纹饰,然而并没有人去专门研究这些纹饰,能查到的资料非常少。他想专门为古典家具纹饰之美办一个主题展,但不知从何处入手,应当如何分类。那段日子,他每天都在半睡半醒之间,吃安眠药都睡不着,躺一会儿又下床,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想着要怎么陈列。当他终于意识到可以按照纹饰出现位置、形态来布展时,一直揪着的心终于松开,他也能一觉睡到大天亮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