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 何以成为市民的“第二个家”

2017-11-09 14:36:31 来源:人民网 作者:郑海鸥 责任编辑:琎西 字号:T|T

  1997年,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到西安演出,观众零零散散,“票卖得特别不好,就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学生买了两排票。当时真的挺失望的。”西安音乐厅总经理曹彦回忆。而到了2012年,同样在西安音乐厅,马友友的演出则是另一番场面,“票卖爆了不说,音乐厅过道里都是人,我们的团员都只能坐过道”。

  带来改变的,固然有经济水平提升后,人们对高雅艺术产生了更大需求的因素,但高雅艺术市场的繁荣与否,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真的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吗?

  专家指出,关键还在于有没有大量品质优良的艺术产品涌现。比如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特别高,但他们把芭蕾做到了极致,俄罗斯人民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自觉就随之提升了。相反,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经济非常发达,但高雅艺术的市场并不好,为什么?当地缺少艺术精品,虽然剧场建得豪华,但没有具有创作活力的驻厅院团,自然无法培养起忠实的观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不管处于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稳扎稳打培养院团、做出精品才是剧场的立身之本。而且,对于任何一个地区来说,仅依赖引进剧目都难以支撑其艺术市场的长远发展,剧场和相关院团必须具有强大的创作能力,才能为当地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艺术滋养。比如中央芭蕾舞团和天桥剧场、北京人艺和首都剧场等都具有强大的创作能力。

  重视原创能力,并不等于“闭门造车”,要想剧目水准提高,必须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坚实基础上,加强与具有丰富艺术创作经验的大师对话,保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不知道国际水准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就容易自吹自擂、自我感觉良好。只有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找准定位,才能越来越好。”曹彦说,“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做一个‘自制型’剧院,将西安国际音乐节坚持了16年、国际戏剧节举办了7届。这也为当地观众创造了看到更多世界优秀演出的机会。”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