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走过数千年历史仍熠熠生辉

2017-10-21 00:31:02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旸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不同阶段古文字的书体类型,往往藏着大量历史讯息。有学者认为,秦国统一以后的官方用字是小篆,其结体严谨、规范、匀称、平正,线条力度均匀,行笔流畅自然,字体固定,异体字减少。小篆虽存在时间不长,却代表了古文字阶段汉字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并大体可推测当时的小篆书体主要限于宫廷场合等。

  到了两汉前后,隶书和草书渐占上风。隶书由秦隶过渡到汉隶,达到艺术上的高峰。“同篆书一样,隶书影响深远。只要查询有关实物用字语料库,就显而易见,即使到了隋唐,像墓志碑刻一类仪式化程度高的场合,还经常见到使用复古性隶书,庄重典雅。”臧克和分析说,“草书”作为书体类型专称,则是汉代才出现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谓“汉兴有草书”,即特指一种书体。隶书与草书本是同源,都是汉字的草写,但后来却朝着两个方向发展演化———隶书逐渐变得笔画分明,书写规范;而草书却线条缠连、草率流畅。

  木、石、纸等书写介质的转换,直接影响汉字传播方式

  除了探讨汉字演变的自身规律,《中国文字发展史》也从书写媒介转换的角度,对汉字传播方式进行了描述和讨论。甲骨、青铜器、丝帛、简牍、泉布、玉石等材质,在漫长历程中都留下了当时文字实际使用的痕迹。有学者指出,同一时期同一地域用不同书写工具和材料所写(刻)文字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汉字发展历史发展规律的全面认识。

  比如,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为何不如铭铸在青铜器和陶器上面的字形更接近书写用笔原貌? 这就与书写载体和写刻工具息息相关。两周时期,历史上汉民族在民族融合、商贸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发展繁荣,文字使用功能扩大,文字系统达到古文字阶段的最高水平。当时文字载体现存主要式样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这些铭文先刻写于范坯,再经烧铸而成。由于范坯质地柔软属性,便于书写、修饰加工,书写者更加得心应手。因此,金文线条的艺术表现力要比甲骨文空间丰富些。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范围日趋广泛,书写材料丰富多样,包括简牍、丝帛、玺印、泉布、玉器、石刻等实用的文字载体。尤其是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战国时期的楚帛书、战国中晚期的楚简,都保存了大量用软笔书写的文字。

  书中还谈到一个现象,此前秦汉简牍文字材料繁富,主要施于公用文书,两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取代其他介质,真正普遍进入日常书写领域,最大限度地满足书写空间扩展,文字使用广泛进入民间社会生活成为可能,这对文字传播速度带来深刻影响。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