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秦俑特展回顾与思考

2017-05-19 16:02:37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游逸飞 责任编辑:庞瑞泽 字号:T|T

甘肃天水马家塬战国墓地M18随葬卵形器

  战国晚期已长期受秦国统治的西戎尚且如此,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甫尝亡国之痛的东方六国遗民,在社会及文化上必与秦国、乃至秦人格格不入,酝酿着再度分裂的种子。故帝国若想长治久安,秦始皇的统一就不能只是政治上的统一,还必须是社会上、文化上的统一,书同文、车同轨等强制措施皆为此而发。

  二十一世纪出土于湖南里耶古城的“秦更名方”,上头记载“毋敢曰猪,曰彘”、“毋敢曰巫帝,曰巫”、“王犬曰皇帝犬”等诸多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更改名号的措施,让我们首次了解秦朝的管辖范围深入且全面:不只统一文字,还要统一方言;不只树立政治权威,政治权威甚至要取代宗教权威,皇帝神格化运动的力度远比我们过去想象得大;“皇帝”名号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就连动物也未能幸免⋯⋯

  就今人观点而言,两千年前的秦始皇无疑“管太多”。但秦始皇若不管那么多,战国七雄又怎么能凝铸成一个更具整合力的“中国”?“秦更名方”甫公布不到十年,原物藏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至今似仍未于公开展览露脸,策展人选件的敏锐眼光令人佩服。

  至于秦朝之速亡,是否与秦始皇的极端控制有关?继承秦制的汉朝又与秦有何区别?何以能长治久安达数百年?这些问题固然有趣且重要,但已逸出此展览的内容范围。让我们期待未来策展人继“赫赫宗周”、“秦·俑”展之后,再次为我们带来精彩的秦汉文物大展。

湖南里耶秦简“更名方”

  笔者观展时所见精彩处之荦荦大者,已如上述。但“秦文化”涉及的文物数以万计,此展览选件再精再丰,仍不免留有遗憾,更无法满足所有观者的胃口。下文从个人的狭隘专业出发,但本着“温情与敬意”,充分考虑展览的目标与限制,勉力提出个人观展时三处不满足,以供策展人日后参考。

  上文多着眼于此展览的图象与物质文化展品,这也是文物展览通常最吸睛之处。但此展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煞费心思地展出许多较不吸睛,但意义重大的出土文献。

  策展人从陕、甘二省借得周公庙甲骨、询簋、“高奴”铜权、“五年相邦吕不韦造”铜戟、阳陵虎符、放马滩秦简牍、相家巷封泥、“民居赀公士富”残板瓦等大量真品,辅以石鼓文、诅楚文、秦皇刻石等传世拓片,再利用复制品与图片的形式,将陕、甘以外的重要出土文献,如秦骃祷病玉版、清华简《系年》、里耶秦更名方、北大汉简《赵正书》纳入展览之中。

  在策展人的努力下,与秦有关的出土文献类别几乎被一网打尽,随之而来的好处为秦人历史的发展脉络亦得而清楚呈现。吸睛但易碎片化的物质文化展品,透过出土文献所编织的叙事网络,被纳入秦人的大历史之中。出土文献与物质文化展品相得益彰,共同呈现出丰富且多元的“秦文化”。

  若关注出土文献里的简牍,此展览的选件可谓全面。不管是早期出土的放马滩、郝家坪秦简牍,还是近年出土的里耶“秦更名方”,甚或不在“秦简”范围之内的清华简《系年》与北大汉简《赵正书》,均难逃策展人法眼,原物或复制品令观者大饱眼福。正因如此,此展览不禁令人纳闷:最早出土的秦简——睡虎地秦简跑哪去了?睡虎地秦简的内容绝非无关紧要,其《法律答问》有关“夏子”的内容,反映了秦人与戎狄通婚的社会问题,恰恰呼应此展览着意呈现的秦帝国内部戎狄与秦人的互动关系。而《法律答问》的展出更可补足法律简这一出土文献的重要门类,进而使秦人尚法重刑的印象更加立体化。

  没能见到睡虎地秦简,是第一处不满足。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