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70年】存正气 弘美德——新中国英模题材美术创作

2019-07-23 11:17:39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都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肖像与群像同辉

  从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工农兵劳动模范,到知识型、技能型、学习型英模群体,随着时代发展,各条战线都涌现一批爱岗敬业、成就突出的先进人物,英模题材美术创作对象随之不断扩大。教师、工程师、科学家、技工等岗位的英模人物频频在画卷中得到展现,如毕建勋中国画《当代毕昇——王选》、岳海波中国画《石化赤子——侯祥麟》等。

  改革开放以来,对“形式美”的讨论,以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的引入,将英模题材从原有形式语言中解放出来。如何接续中国艺术传统和时代新貌?中国美术逐步走上“返古开新”之路。

  近十余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美术愈发关注时代,重视现实主义绘画传统。在艺术实践方面,回归写生传统之趋势更加明显。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组织两百余位师生,再次践行1950年徐悲鸿为英模造像之理念,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展“为人民服务·为劳模造像”活动。师生们通过近距离学习、感悟模范代表先进事迹和精神,升华生命体验,提高艺术修养。2017年至今,中国美术馆已举办8期“为英模和劳模塑像”活动,现场为先进人物塑像、为伟大时代塑魂。这些活动,一方面体现美术工作者为民族脊梁、时代先锋、祖国骄傲写真的时代担当,进一步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将现场创作与英模造像相融、与公共教育相融,使参与者在现场感受英模精神的塑造,由此深化对英模精神的感悟,对于杜绝一些美术工作者脱离现实、闭门造车、根据照片进行创作等现象具有启示意义,成为当下英模题材美术创作的新趋势、新特点。

  除了现场单人肖像写生,群像塑造是新时代英模题材美术创作的另一大特点。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是新时代英模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支撑。在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下,创作工程促生一批新鲜艺术成果。比如,由中国文联“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创作重点支持,中国文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委托中国美术学院组织实施的“时代领跑者”美术创作工程,将时传祥、吴运铎、王进喜、袁隆平、孔繁森等各时期60位全国劳动模范代表置于同一视角下,描绘模范风采,弘扬时代精神。最终创作完成的5幅中国画和油画,均2米宽,长度最短8米,最长达16米。60位“时代领跑者”,根据年代划分,依次出现在5件巨制中,如同一段段时代的缩影。这种群像艺术样式,让人想到沈嘉蔚油画《红星照耀中国》等主题性美术创作经典样式。“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表现,写实与写意融合,将人物塑造得具有雕塑般的力量感,既突出了众英模的光辉形象,映照出“时代领跑者”忘我的奋斗精神、朴素的奉献精神,也应和着新中国成长的脉搏,凸显英模与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动诠释了英模对于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以丹青彰显英模本色,以画笔书写时代赞歌,使英模精神代代弘扬,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崛起之丰碑,是美术工作者不能忘却的职责和使命。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