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设计初衷和主题是什么?

2019-03-18 17:27:48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浮雕题材选择:展现历史风云,彰显时代特征,讴歌英烈精神

  早在1951年5月10日召开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浮雕部分的题材问题就是主要议题。会议决定:浮雕设计的指导思想,要统一在毛泽东撰写、周恩来书写的碑文主题上;浮雕的题材,要包括整个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为此,成立由范文澜负责的雕画史料审核专门委员会。浮雕的题材,是用以代表每一个历史阶段重要的和最为人所共知的人民英雄历史事迹。浮雕的表现形式,采取叙述性的写实风格,这样符合具体的人民伟大斗争史和普通群众的欣赏习惯,而不采用象征性表现形式与方法。

  最终,艺术家拟选择出包含10个题材的10块浮雕:虎门销烟、金田起义、甲午战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延安大生产、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后经中央批复,去掉了甲午战争和延安大生产2块,保留了8块。并在“胜利渡长江”浮雕两侧,另增加了以“支援前线”和“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题的装饰性浮雕。为什么把反映解放战争题材的3幅浮雕放在纪念碑最重要的位置?其寓意是为了凸显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那一“点睛之笔”。

  开始阶段,对浮雕的排列顺序出现了争论。有的认为应按照历史叙述的方式,由远及近:即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伟业,先进的中国人经历了多次奋斗都失败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最后才赢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当大家进一步领会毛泽东撰写的碑文后发现,其原意是由近及远,内涵十分明确,即:先说三年以来的事,再说三十年以来的事,再说1840年以来的事。于是,按照这一思路,艺术家将由远及近的顺序,改为由近及远,将“胜利渡长江”的题材放在纪念碑的正面,位于毛泽东题词的正下方,这样,人民解放战争的主题就得以突出。

  在创作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也经过一番探索。为什么最后画面上有170多个人物呢?在最初设计的画稿上,曾出现一些著名历史人物主导的现象,如“虎门销烟”一度将林则徐放在显要地位,以此类推,是否每一个浮雕上都要以典型人物为主?最后,大家决定采用“人民主体”的原则,以群体性的英雄形象来表现人民战争的伟大功绩。如“南昌起义”,用一个连队去表现当时情景。我们看到这样一幅感人画面:党代表冲锋在前振臂一呼,战士蜂拥而上,奋勇向前,不畏牺牲,高举起义的红色信号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一光辉思想体现在了浮雕作品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