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添尔一峰青” 由“摹古”而“出新”

2018-11-19 14:15:36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亦言 责任编辑:田苑淯颖 字号:T|T

  但摹古不仅仅是对绘画技法的深研与继承,更是同古意、憧憬、理想的对话与交流,是在谙熟传统之后通过主观性理解,结合个人生命体验、艺术感悟之后的推陈出新。此次展览中苏州博物馆藏周臣的《桃花源图》,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绘画题材,描写了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遇先秦避乱于此隐居的后人的情景,画意清新,构图深远,用笔尖劲爽利。画家通过对文人士大夫心中桃花源的着意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社会及生活的一种向往和价值追求。

  明清画家师古、仿古有哪些途径,古意如何转化,展览中亦有探索。如苏州博物馆藏文徵明的《三绝图卷》,画中的粗笔水墨主要取法于沈周、吴镇,兼师倪瓒、赵孟頫和黄公望,画面内容则以实景“石湖”为题材,这里据传是画家经常与友人雅聚之地,画卷上的题诗更是反映了其登高访古泛舟游湖的雅乐,是将古人诗意进行形象转化的实例。此外,苏州博物馆藏清代僧人上睿的《为友梅作行乐图册》,描绘了其为友所作的四季行乐图,云山游“春”、荷塘消“夏”、“秋”郊围猎、“雪”山访友,尽显画家高情逸致。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唐寅绘《唐解元仿古今画谱》等善本、古籍与版画则反映了传承的不同形式和效果。

  明清的画家通过临仿的方式体味先贤的“古意”,用笔墨语言实现了转化。那么,今天的中国山水画家如何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师古而化之”,开辟蹊径、借古开今?展览一方面通过独特的展陈方式和环境营造,使观众徜徉于与古人心灵相通、精神相融的山水世界里悄然入境,另一方面,借助“由古向今”的叙述方法和展览脉络,还原了明清山水画摹古题材创作的发展历程,让观者在与古人对话、吸取艺术养分时,思索今天的创作坐标。“摹古”是为了“出新”,此次展览是对当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次启迪,同时也反映了北京画院一直践行的以问题意识带动学术研究、以学术研究带动展览呈现的研究与展览方式。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