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每年节假日有47天 春节冬至都是“黄金周” 天气不好可以不上朝(图)

2019-10-08 15:41:28 来源:东方网 作者:游晓鹏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旬休之外还有节庆假日

  若论正经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休假制度还是有些讲究的。湖北大学固始籍学者温显贵先生认为,当时已经出现了轮休假、省亲假,甚至还有重大建筑物落成后为庆祝而休的落成假。但与唐代花样繁多的节假日相比,则又显得小巫见大巫。唐代不仅是历史上国势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也是休假制度最宽松的时期之一。当然,这种宽松是制度性的,与魏晋时代基本靠官员自觉的休假不具有可比性。

  唐代休假的重大变化,首先是把实行了八百余年的五日一休沐,改成了十日一休沐,时人称为“旬休”。明代曾任河南佥事的王三聘写了一本《古今事物考》,说“休沐始于汉,其以旬休,始于唐也”。从五天改为十天,大概是因为公务繁忙,旬休可能并非唐代所创,但在唐代固定了下来。

  旬休的具体日子,是每月的第十天、第二十天和最后一天,也称“上浣”、“中浣”、“下浣”。根据近代学者的研究,从南北朝开始,官吏们已经开始尝试轮休制,即分组轮流住在官署中,彼此能回家的时间多了。到了唐朝,虽然“九日驱驰一日闲”,例行假日在账面上比汉代少了一半,但因为官吏不再住在官署,与家人的团聚时间倒是多了。

  十日一休沐,月常假期算下来一年只有36天,但唐代官员的幸福之处在于,他们还有大量的节庆假日,远比旬休的日子多得多。好比基本工资低了,但固定奖金却翻了倍,总收入还是大大增加。

  唐朝有部关于官制的行政法典叫做《唐六典》,是我国现有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系开元名相、洛阳才子张说和他的同事张九龄等人编纂,其对唐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机构、编制、职责、待遇、休假等都有记述。

  《唐六典》中对休假写得很详细:“内外官吏……谓元日、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并给休假一日。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为两番,各十五日……”

  唐代载于史籍的民俗节假有二十七个之多,结合《唐六典》等资料可以推算出,当时每年节假日共有47天。其中,元日(春节)和冬至享受的是长达7天的“黄金周”。除了传统假日外,官吏们五月还有15天的田假,可以抽身照顾家中农活;九月有15天的授衣假,以便秋收和准备冬衣。全年旬假36天,节假47天,再加上田假和授衣假30天,总数多达113天。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