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湖与文学作品中的蒙汗药与历史真实中的蒙汗药有何区别?

2019-09-16 14:14:54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旭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近代史里的蒙汗药

  蒙汗药构成了江湖“骗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绿林社会的伎俩来考量,与其说蒙汗药,不如说是“蒙汗毒”。根据陈平原的研究,在宋元话本的江湖中,“抢劫、黑话、蒙汗药和人肉馒头联系在一起”了,颇具血腥味。

  正因为蒙汗药的负面效应,清代统治者为了杜绝民间使用迷药毒剂,规定传播蒙汗药者斩立决,而“毒药迷人而未死者绞监候”,惩处力度可谓极大。晚清之后,在江湖话语和民间记忆的导引下,一系列华洋、教民和兵民冲突不断衍生,蒙汗药似乎成为一个微妙的中介。

  晚清教案之滋生扩展,与民间盛传的教士蒙汗药昏昧平民、“采生折割”有关。在山东《兖州士民揭帖》中说:

  教民家如有疾病,须请牧士医治,及其将死未死之际,将其亲眷撵出,以小筒取其眼珠,以二膏药封其眼眶,然后任其亲眷殡葬;

  又有孽术能配蒙汗药,迷拐童男童女,剖心挖眼,以为配药点银子之用;

  男则取其肾子,女则割其肠子,恃有药力,不至当时损命。

  教民冲突之烈,和古典文化中蒙汗药传说息息相关。在民间传言中,传教士为了“取生人耳目脏腑之类,折割其肢体”,蒙汗药则是必备,加强了魅惑的色彩,义和团运动也与此相关。再根据《上海地方史资料》的记载,在租界里也有蒙汗药害人的事件。圣公会主教蓬恩包庇贩人交易,利用酒店、饭馆等场所,歹徒在烈性酒中下蒙汗药,麻醉倒中国顾客,然后送往轮船,漂洋过海从事苦役。

清末义和团运动

  不仅如此,民间谣言更是以蒙汗药为幌子,添油加醋不怀好意。1949年之后,华北地区有一个传播很广的“割蛋”谣传,蠢蠢欲动的一贯道、九宫道等会道门组织,营造恐慌气氛,制造出“割蛋”传言。他们号称苏联要用男人的睾丸做原子弹,“上面”会派人到各地“割取人蛋”,甚至割女人的乳房和小孩的肠子。

  本来这是无稽之谈,但是由于会道门的传播,谣言像“叫魂”般遍布农村。不法分子说:如果村民睡着了,有人会从烟囱、窗户下来利用蒙汗药麻晕老百姓,从而达到“割蛋”目的。一些道首、道徒与谣言制造者“唱双簧”,夜间时常给村民家里投硫碘弹、扔旧扫帚、站在高处打手电。所谓“割蛋”当然是荒诞不经的,但是由于蒙汗药故事在基层民众群体里口耳相传,引起了极大恐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