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湖与文学作品中的蒙汗药与历史真实中的蒙汗药有何区别?

2019-09-16 14:14:54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旭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蒙汗药及其相关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文化史的研究范畴,时常被历史学者、中医药研究者和民间文化爱好者所关注。从宋代开始,在各类笔记、小说、话本、戏剧和唱词中,蒙汗药都曾广泛出现。而且,由于艺术作品的不断渲染与建构,蒙汗药成为一种神秘且功效便利的“药品”,可谓行走江湖的必备“良药”和“损招”、俨然走方郎中囊中的常有之物,构成了下层社会的特殊景观。

  无论是蒙汗药的早期发源还是后来形成的蒙汗药文化,实际上目前已很难断定其本初所指。学术界关于蒙汗药词义的流衍,颇有争论。日本学者丹波元简和田宗俊从音韵学的角度,认为“蒙汗”为汉字“闷”的反切,此说开辟了音韵学介入的先河,颇有影响;国内一些学者认为蒙汗有“使汉子蒙昧昏迷”之意,这是一种简单化且最直面的解释,从者不多;另外有学者认为,“蒙汗”通“瞑眩”一词,亦是音韵角度的阐释,亦未得到广泛认可;少数人认为,“蒙”与“麻”语义相通,以动、宾结构形式构成词汇,这是一种古文的语言现象,可以看作对第一种解释的补正;事实上,从药理学角度,蒙汗药服用后“汗蒙而不发”故名“蒙汗”,是一种最为畅达也更符合常识的解释。

  走江湖与文学作品中的蒙汗药

  事实上,在传统中国的江湖文化中,所谓“风(骗术)、马(娼妓)、燕(赌博)、雀(乞丐)、金(算命)、皮(郎中)、挂(杂技)、柳(梨园)”诸大门类中,蒙汗药形成了行走江湖的必要元素。明清之后,中国的公案小说与武侠小说兴起,蒙汗药成为那些游荡乡里、啸聚山林和行侠仗义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必须之物。尤其是一些鸡鸣狗盗、梁上君子或亡命之徒,更是借助蒙汗药从事着诸多不法活动。

  漂泊江湖行路难,一不小心性命失。南宋士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里记载,一些广西山贼在山上采取“曼陀罗”(蒙汗药成分),用来骗人饮食,以盗取财物。1923年1月25日,《晨报》第6版曾有一则《京汉路沿线土匪仍甚猖獗》的报道,其中说道:“康某本为士兵,身穿军服,伙同十余人,利用蒙汗药,专门在京汉路盗取乘客钱财。”可见,民国时期绿林人士使蒙汗药从事非法活动,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文学作品是蒙汗药话题的核心阵地。在《水浒传》、《施公案》、《海公案》、《彩环曲》、《隋唐演义》和《七侠五义》之中,蒙汗药是出场率最高的一种“奇药”,也是绿林好汉的专利,可以伤人于无形。虽然这种伎俩和手段不登大雅之堂,但蒙汗药却演变为白话小说的“母题”之一,流布甚广,现代武侠小说家如金庸、梁羽生等人的作品也都有涉及。在“黑帮”隐语系统里,“迷字”即是使用蒙汗药,而破蒙汗药之法,某些武侠小说中则称为“还魂药”。清代小说《七侠五义》里就提及到徐庆使蒙汗药盗黄金的故事:

  惟有劫黄金一事,却是俺二哥、四弟并有柳青,假冒王、马、张、赵之名,用蒙汗药酒将那群人药倒,我们盗取了黄金。

  在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写道:喝药酒者倒头便晕、见效速度快。那些军汉、都管与杨志麻翻昏死之后,生辰纲被“七星”大摇大摆运走。母夜叉孙二娘也是使用蒙汗药的高手,屡试不爽。

电视剧中的智取生辰纲事件

  在《施公案》中,毛如虎就被蒙汗药麻翻误了大事;在《隋唐演义》中,王伯当客栈营救李玄邃,也是使用蒙汗药麻翻官差的;明代周履靖《锦笺记》中云:在极乐庵,何老娘同庵主设计让淑娘服蒙汗药,从而使梅玉亲近淑娘;小说《海公案》中,提及了严世蕃利用蒙汗药害人、玩弄伎俩的故事。而清代小说《晋阳宫》里,蒙汗药在军事诡道层面颇有用法,如此记载了刘黑闼归唐之故事:

  其后宣、粲共猎,宣留粲至己帐,粲见秦氏,乃与黑闼共议,以蒙汗药醉宣酒而擒之,并杀黑、白二氏,遂与黑闼归唐。

  以上都是一些经典或传奇的故事。可以看出,在文化话语系统中,江湖中那些武艺再强的高手和厉害角色,一旦吃了蒙汗药,难免会失去战斗力,“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明代之后,蒙汗药在江湖好汉的世界和逻辑体系中,发展为一种民间秘术,所谓“蒙药”、“迷药”、“迷香”、“闷香”,都是蒙汗药文化系统的派生。

  随着文学作品中蒙汗药意象的发展,不断夸大其词和添油加醋,甚至有人一厢情愿地认为蒙汗药可以使人言听计从,后世的“催情药”和“迷幻药”或与此就有文化上的关联。明人陆粲《庚巳篇》卷9就有“迷幻女子”的记载:“鸡子一个,去青,桃卒七个,新针一个,铁锤捶烂,烧酒一口,合成迷药,喷于女子身上,默念昏迷咒”,可谓民间歹人“下三滥”和“不入流”的做法。

  华夏文化对东亚社会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在江户时代,日本的读本小说《忠臣水浒传》实则乃至模仿了《水浒传》中的许多情节,对蒙汗药情节与道具有进一步的发挥,如第五回“贞九郎剪径得蒙汗药,贺古川监押送金银担”中,这样写道:

  “某在后山喝了他的白甜酒,不料酒中有蒙汗药,不大功夫就手脚麻木不能动了,生命垂危。幸而某身边带着灵方解药,虽然救了命,但是行李被抢去”。

  蒙汗药是小说家所起的名称,也因各类俗文学作品而广泛流行,正统医学并无如此奇幻的药剂奇方,文人的相关记录也多属“志怪”、“轶闻”或“神异”范畴。如果我们暂时不严格考量药理学和医学知识,蒙汗药在小说里往往被描述为酒水混合服用,倒也符合麻醉的作用,两者可作搭配更加生效。从药品性状来说,蒙汗药多为细粉末状,遇水形成悬浮液,颜色浑浊淡黄。基于色觉来说,颜色自然不可太深而引起饮者警惕。

  实际上,类似于小说家和影视剧中的蒙汗药是不存在的,天下也没有如此神奇的药品。更重要的是,现代医学和体质学表明,如蒙汗药之物侵入人体,肝肾损伤甚至衰竭是不可避免的,谈不上具有“仅仅昏死不伤及性命”的特殊功效。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