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记忆】当国棉十七厂成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2019-09-03 17:13:45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裕丰纱厂里的童工

  国棉十七厂的前身,其实另有一个名字。

  厂房今昔。

  地方志资料显示,这里是日本大阪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建立的上海工场。1914年,日商选择杨树浦路2866号为建厂基地,由日本人平野勇造设计,1922年动工建厂,至1935年全部竣工。这里南依黄浦江,西临上海最早的发电厂,工厂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分南北两部。南部的四个分厂分别建于1922年至1934年,都是锯齿形平屋,其中除第一厂建厂较早,为砖木结构外,其余三个厂均采用钢架钢柱。北部工厂又称北厂,建于1935年,是一座两层封闭式的厂房。底层纺纱车间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上层织布车间是钢柱钢桁架式结构。车间内的管道设在天花板内和地下,屋顶的结构较特殊,屋面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上面开许多采光的小天窗,天窗装磨砂玻璃。车间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由人工控制,是1949年前中国少数几个空调车间之一。1936年,改称裕丰纺织株式会社。

  1936年,隔着黄浦江对岸,浦东的高庙镇上,黄宝妹刚满5岁。母亲是山东人,被拐骗至上海嫁给一个病人,15岁守寡。再婚时,嫁给一个卖豆腐的穷汉,就是黄宝妹的父亲。母亲前前后后生了9个孩子,因为家贫,最后只存活了3个。黄宝妹成了老大。才刚懂事,她就跟着母亲干农活、做家务,后来开始跟着母亲贩盐补贴家用,每天下午到海滩担十多公斤盐回家,第二天一早再跑上十七八里路到高庙赶早集去卖。卖掉盐换了钱,买了一点点米,回家都给小弟弟吃,家人吃野菜和玉米粥。或者挑一捆甜芦粟坐船去杨树浦卖掉,回家只能吃盐水拌饭。

  但即便这样,家人也活得胆战心惊,唯恐家里有人被拉走当壮丁,或者家里的女孩在乱世里被欺辱。1944年春节,黄宝妹和小伙伴听闻江对面工厂招工,就报考进入裕丰,被分到细纱车间。白班从早晨6点到晚上6点,夜班从晚上6点到次日早晨6点。

  新来的童工,处于食物链的底层。拿摩温(工头)手持铜管站在工人背后来回巡视,见人讲话、做得不好、接头连不上,直接上手就是一阵殴打。有一次黄宝妹被敲得太疼了,双脚直跳,却一声也不敢出。拿摩温把老锈的机器派给黄宝妹用,但黄宝妹咬着牙去做。心里不断想着,为了从此能有工资交给妈妈,为了从此弟弟妹妹能吃上饱饭。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