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琥珀中 科学家发现1亿年前古鸟类(组图)

2019-07-23 11:12:38 来源:中工网 作者:程渝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琥珀鸟标本全貌,可看到暴露的羽毛。

琥珀鸟足部特写,可看到极长的第三趾。

琥珀鸟羽毛特写。

琥珀鸟与脚部骨骼轮廓图。(绘图张宗达)

  7月11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称,他们首次在缅甸琥珀中发现古鸟类新物种,对我们理解古鸟类的行为和演化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Ryan C· McKellar,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籍研究员邹晶梅,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雷富民研究员、白明研究员,美国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恐龙研究院院长Luis M·Chiappe、Nathan Carroll,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胡晗博士等学者共同研究。研究论文发表于《细胞》出版集团旗下的生物学著名刊物《当代生物学》。

  白垩纪琥珀

  记录鸟类从恐龙演化过程

  此次发现的琥珀化石产自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这里的琥珀形成于约9900万年前,属于白垩纪晚期的最早期,因此这里被认为是人类能一窥真实白垩纪世界的唯一窗口。在2016年,邢立达团队在胡冈谷地首次发现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鸟类和恐龙包裹体,引起国内外媒体的轰动。

  鸟类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脊椎动物之一,大约有10500个种。在近1.5亿年漫长的演化历史中,共历经了白垩纪和新生代两次辐射演化,其中的白垩纪是鸟类演化的重要阶段,记录了鸟类如何从恐龙演化的过程。“胡冈谷地的鸟类琥珀包裹体较为丰富,对我们了解鸟类演化帮助很大。”Luis M·Chiappe说。

  此次科学家发现的包裹古鸟类的琥珀非常小,长大约3.5厘米,重5.5克,显微CT为这么小的标本提供了详细的、立体的三维解剖结构,这在传统的古鸟化石中是难以实现的。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白明表示,这件标本的骨骼保存非常好,重建之后的脚部栩栩如生,通过对CT数据的重建、分割和融合,最终无损得到了所有骨骼的高清3D形态,邢立达介绍道,“重建的数据表明,此次发表的标本是一只非常特别的古鸟类的腿部,记录了其不凡的骨骼形态学。”

  该标本的形态学特征,如第II跖骨滑车最宽,第IV跖骨滑车缩小为单个髁突等特征,都常见于反鸟类,综合诸多特征的分支系统学分析也表明该标本属于反鸟类。该标本最特别的地方是,其各个趾骨的长度非常特别,其第III趾最长,约9.8毫米,比跗跖骨长20%,而第I趾和第II趾的长度非常接近,前者是后者长度的86%,第II趾的长度为第III趾的59%,这些比例组合不同于任何其他中生代鸟类乃至现生鸟类。而且由于该标本的近端跗骨与胫骨,远端跗骨与跖骨的完全融合,所以属于亚成年到成年个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