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握手”之处:带你聆听3000万年前的生命故事

2019-06-24 10:35:53 来源:中工网 作者:康劲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博物馆是一所开放的大学”

  在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里,有一具非常小巧的鼬鼠化石的标本。

  每一次,走到这具标本前,虎文花都会转换话风,将听众从几千万年前的远古,带到博物馆的幕后——

  “这具小型的鼬科动物原生骨架,可以看到细细的肋骨,锋利的爪子,还有长长的尾椎,都保存的很完整,这要归功于修复室的工作人员的精雕细琢,他们用小小的绣花针和小刷子一点点从坚硬的土块中分离出来,如此完美,毫无破损”;虎文花说,“修复这样的一件化石标本,需要花4到6个月的时间,倾注了工作人员艰辛的努力。所以,每一件化石标本就是一件特别精美的艺术品。”

  带领观众认识古动物化石的“今生”和“前世”还远远不够,还要透过一件件“精美”的化石去触摸千万年以来的“风和雨”,感受当年的气候与环境。

  “千万年前,和政县曾是一片动物的天堂,气候和环境的变迁,是他们走向了灭绝。这些弥足珍贵的化石就带我们穿越到千万年前。”在一块标注着临夏盆地土层的展板前,虎文花说,现今,和政所处的区域位于临夏盆地。早在距今3000万年的上新世时期,青藏高原地区的平均海拔只有几百米,随着板块撞击、造山运动,青藏高原不断地抬高隆起,原本是一片汪洋的地方,渐渐变成了水草丰美、适宜动植物生长繁衍的陆地。再后来,陆地继续隆起,变得干旱、少雨,厚厚的黄土层,渐渐地覆盖大地。

  “地球的演变产生了生命,生命的进化,又深刻记录着地球环境的面貌。”虎文花说,千万年过去,曾经生存在这里的动物,并没有寂然无言,它们用化石的形态记录了生命的历史和山河的变迁。

  “博物馆是一所开放的大学,古生物化石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艺术,保护化石、讲述化石,让更多的人了解化石,共同分享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虎文花看来,这便是一位博物馆讲解员的使命与责任。

  (工人日报-中工网 记者康劲)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