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飞帖”送贺卡 古人拜年有大讲究!

2019-02-06 19:51:03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杨小兑 字号:T|T

  如今,不少人发个短信、去个电话就算是拜年,古人拜年却不似这般随意,即使古代交通、通讯不如现在方便,他们也会想方设法与远方的亲友互通情谊。

  拜年发“飞帖”送贺卡——距离多远都不怕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古人也赶时髦,他们流行互送贺卡。

  由于春节时间短,拜年要求的时间又比较集中,很多交友广泛的古人往往分身乏术,无法在短时间内一一登门拜年。于是,发“飞帖”的拜年方法便应运而生了。

  “飞帖”又称“名谒”或“名刺”

  明代学者文征明在《贺年》诗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写的就是古人发“飞帖”的习俗。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可以说是现如今名片和贺年卡的前身。

  其实在宋代,送贺年卡就已成为一种时尚,并出现了合页、连页等新式样。清代的人们又习惯用红色纸板制作贺年卡,以象征喜庆吉祥,故又称其为“红单”。

  接收“飞帖”的信箱——“接福”红纸袋

  古人发“飞帖”拜年,自然也要有接收“飞帖”的物件,总不能让人一直站在门口等。再说,持“飞帖”的佣仆任务可是繁重得很,不可能也不适宜直接进入别人的庭院。为此,有些人家就在门前的墙壁上糊上一个红纸袋,上面写有“接福”两个大字,持“飞帖”的佣仆到此不用敲门,将“飞帖”放入“接福”的红纸袋即可。

  当然,对于传来的帖子和前来拜年的客人,大户人家要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牢记友情。为此,他们还专设了“门簿”,进行详细记录。譬如,来客或“飞帖”的主人、辈分或官职以及详细居住地址,以便回帖,称为“礼尚往来”。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